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武侠修真>撼陵谱> 第四十二章 夺魂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 夺魂鼓(1 / 2)

思来想去,鬼脸道士决定让何四娘与孟青遥一同护送赵三水出去,如此安排一是为了防备躲在暗处的点子,二是因为路不好走,两人间相互好有个帮衬。

何四娘表示不解,既然人手不够,那为何不全都退出去,等到了外头与赵二木碰上头,重新编排人手再进斗不迟,难不成道长打算自己留在这里?

鬼脸道士点了点头,前路深浅未测,他正要先行留下,趁此间隙踩踩盘子才行。

“太危险了!”孟青遥断然摇头,这鬼地方凶险难料,怎能孤身一人行动?万一遇到…

然而不等鬼脸道士回应,何四娘却朝孟青遥摆了摆手,示意他莫要劝了。别人不了解鬼脸道士,自己可太了解了,他这人是典型的投机分子,遇事历来喜欢行险,但却并不鲁莽,加之性子有些自负,所以认准了的事情很少去改。自己二人与其在这劝他,还不如赶紧行动,到外头找到赵二木等人后,带着人手迅速折回来才是上策。

鬼脸道士冲何四娘眨眨眼,表示还是你懂我,接着又说道:出去后务必将赵二木带进来,除此之外洞口也需留人,不能让姓叶的摸金校尉断了咱们后路。

送走了何四娘等人,鬼脸道士顺手熄灭火把,然后掏出萤石悄然钻进了身前的洞穴之中。

出了洞口,前方入眼先是座石桥,桥下有粼粼水迹,随着光亮能感觉到波纹晃动,看来底下是潭活水。

鬼脸道士小心走上石桥,此时耳中虽然听不到任何声音,但总感觉周围充斥着一种微妙的震动感。

难道是有暗河?鬼脸道士心生疑惑,有心想将四周环境看个清楚,却苦于萤石光亮微弱。这时他忽然想到自己背囊里还带着火鸠,那物件不仅飞得远,而且光亮足,这时候来上一发,洞穴四处藏着啥妖魔鬼怪还不给它照出来了?

鬼脸道士连忙翻出火鸠,当下也不废话,划开火折子就给引信点着,接着就见一阵烟光冒起,火鸠登时从鬼脸道士手中窜了出去。

火鸠的光亮照的四下里通明如昼,鬼脸道士借此四望,神情随着木鸟深入愈发变得惊讶起来。

“嘭!”火鸠一头撞到洞穴顶部,炸起的火星没有在岩壁上过多停留,而是随其他未燃尽的白磷一道,如天降星火般洒落下来。

洞穴并没有想象中的高,约莫仅有四五丈距离,这点高度可根本不够火鸠飞的,不过也正因如此,鬼脸道士发现头顶的洞壁居然被凿刻的非常光滑,说是宛如镜面或许有些夸张,但平整赛砖砌却毫不为过。

随着星火下落,鬼脸道士能看到四周的岩壁都似同样的光滑,好像整个圆弧形的洞穴都被精心打磨过一般,其匠工与来时路上的诸条洞穴简直天差地别,也不知墓主人在此费下的心力,究竟意欲何为。

洞穴上头的情形且不谈,最让鬼脸道士吃惊的其实是洞穴底部。

鬼脸道士身处的桥梁正位于洞穴中央,由后到前直直通向对面的一座石门,而桥下,弯弯曲曲布满了诸多细流,漆黑的河水在火光映照下,好似一条条巨蟒盘踞在洞底。

鬼脸道士细细打量着每一条水流,最后发现整个洞底其实有一支主流,其他支流皆从此分流而来,只是这条主流太过曲折,在洞底七弯八绕,如果不用心去看根本看不出来。

除了这条主流外,洞底的支流就多了,粗略一数不下二十条。鬼脸道士循着最近的一条看了看,竟发现这条支流并不是自然形成的,两侧明显能看到人工开凿的沟渠石沿。

“人为引了二十来条水流?”鬼脸道士困惑不已:“这厮生前还有点种地的爱好?”

随着支流向前,鬼脸道士忽然看到沟渠内出现了个圆形物体,看颜色质地应该是个石头雕凿的圆球。

那石球此时正随着水流往前滚,接着好像撞到了什么,球身忽地一顿,鬼脸道士心里也随着咯噔一下,之前那种莫名的震动感再次袭来。

鬼脸道士感觉有些发慌,周遭好似有团寒气正不断往身体里钻,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再看那边的石球,已经被回流的河水开始朝反方向推了。

鬼脸道士将视线从石球上移开,在方才撞击的地方瞥见一抹铜绿色,等定睛细看,就发现在沟渠尽头,岩壁上居然嵌着块青铜板。

“啊!贫道明白了!”

鬼脸道士急忙朝周围打量了一圈,果然发现其他支流皆是这般构造,只不过石球大小略有不同,而嵌在岩壁上的青铜板似乎也有些差异。

他奶奶的这墓主人哪里是爱好种地,分明是在洞穴底部造了架大型编钟出来!

鬼脸道士又静静观察了片刻,马上就将这洞底“编钟”的运作原理给摸清楚了。

说是编钟,实际鬼脸道士感觉这更像是一副“编鼓”。他推测在青铜板的后面,八成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此扩大撞击时产生的响动,这就形成了一个类似于青铜鼓的构造,而滚动的石球则是鼓槌,靠水流涌动发力,只要这里的暗河不干,那么石球便会一直撞击铜鼓,从而产生各种音调的声音出来。

鬼脸道士明白洞底的主流为何如此弯弯绕绕了,只有主流距离拉的够长,分出的各路支流才会越多,而且长度可控,那么将声调连成曲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说白了洞底的设计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能发出致人疯癫的鬼调。

鬼脸道士抬头望了望洞顶,瞬间也搞懂了洞壁设计的用意,四周洞壁之所以雕凿的如此平整,是为了青铜鼓发出的声音更容易聚拢传播,不然周围环境太过粗糙,声音消融后就没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