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朝会真正开始,已是天明,太子方才穿过重重人群,站在前列。
朝会照例商议国事,郭解一党中人,殿中侍御史秦江率先发话:“宋老当初说要废除农器税,如今国库空虚,修建太清宫又急需钱财,臣以为应当重征农器税。”
左谏议大夫张瑞立即附和:“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富足,臣亦以为可以重征农器税,沿袭旧制,每亩田输农器一钱三分,之前因为变法没有输税的部分应当追回。”
废除农器税乃是前宰相宋星川提出的劝务农事的法子,民间百姓大多都会私下里自己打造锄犁之类的农具,大齐开国初沿袭前朝收农器税,百姓打造农具需要按田亩来输税,宋相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提议就此废除农器税。
这是个还利于民的好法子,自法令颁布,得到一片民间百姓的呼声,数以万计的农夫因此又从城里回到乡中开始务农。
废除农器税的好处有目共睹,如今郭解一党却要因为这是旧宰相提出的法子将其废除,薛竹隐的心又开始隐隐跳动,以至于气血游走,怒火渐烧。
自己虽未与宋丞相有过交游,但其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薛竹隐在学堂时便听说宋丞相理政的事迹。
待她成长,私以为大齐已经到了不变不可的地步,曾在文思堂教过自己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因谏言变法被处死的故御史中丞苏朗,一位是被贬岭南的尚书左丞陈如寄,都曾参与过募役法的制定。
她的老师追随宋相的步伐实践变法,她也默默站在了宋相这边。
凝聚了众人心血的法规条文如今就要被轻易作废,废除农器税实施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要被浪费,百姓将再度被租税所累。
薛竹隐向前看去,太子林穆言站在前列,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太子虽也与她一道支持变法,但碍于太子身份,不好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像这样激烈的朝堂之争,从去岁秋吵到今岁春,他每每默不作声,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她虽在百官后列,顾不得回去后又要挨训,朗声道:
“臣以为不可重征农器税,务穑劝耕,古之道也。乡里的农夫本来就因种地无利可得纷纷涌入城内做小生意,如果不减轻他们的负担,那谁还会去种地?”
说话间,她抬头遥遥冲高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看去,皇帝皱了皱眉,却未批驳她。
当初弹劾她的折子也是如雪花一般冲向皇帝,皇帝碍着她是长公主之女的身份,这才将她力保下来,成为明面上唯一留在朝中的宋星川党人。
朝上一时私语纷纷,大约是没想到皇帝处死主张变法的御史中丞苏朗在前,而她竟还敢公开维护变法。
“农事耽误不过少收些税钱,这有何害?今我大齐商行繁荣,所得税钱占十之五六,不愁这点税钱。”左谏议大夫张瑞气定神闲,悠哉悠哉地反驳。
“少收税钱自然无甚害处,但农事一旦被耽误,关乎粮食收成,到时市面上粮食囤量减少,粮价高涨,又该如何?”薛竹隐毫不示弱,反诘回去。
“这、”张瑞一时语塞,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那你说,太清宫要不要建?建太清宫的钱哪里来?”
薛竹隐一时哽住,修建太清宫是皇上在郭解的撺掇下发布的命令,她总不好说不要修建。
先皇无子,皇上是从宗室中抱过来的,许是因为这点,他在朝堂上一直话虚气短,登帝位二十多年无所作为,去年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在宋星川的劝说下开展变法。
这还不到一年,皇上有一天突然又在朝上说梦见自己的生父成仙,和先皇一起将帝位授予他。
为迎合皇上的梦,这大半年来各地出了不少“祥瑞”,郭解更是趁机拉了个不知道从哪来的道士,说是能与皇上生父沟通意念,更是劝说皇帝修建太清宫来供奉圣上生父。
为着这个,不仅宋星川被挤回老家,他所提出的变革之法也慢慢被废弃。
见薛竹隐无话可说,张瑞摸一把自己的胡子,得意洋洋地说:“薛大人若还认为太清宫不可修建,大可与我辈探讨探讨。”
薛竹隐张口还要辩驳,张瑞竖起一根手指:“不过有一点,薛大人要把脸上的脂粉卸掉,老夫可不和女子谈国事。”
张瑞晃手指的动作太过滑稽,满朝文武哈哈大笑,空气中顿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皇上见再吵下去薛竹隐怕是又要满脸严肃地说什么大道理,出来打圆场道:“朝会之上嘻嘻哈哈像什么样子?当前修建太清宫要紧,农器税就重征吧。”
她抬头待要辩驳,皇帝已经把目光转向别处:“可有其他事需要商议?”
“臣有一事,故御史中丞苏朗之女苏泠烟受其父之累,现已没入和乐楼,辱没了苏御史的清名,官宦出身的女子入教坊,本朝还未有先例,臣以为是否应将苏泠烟于教坊之中提出?”
此话一出,又是一片哗然。
薛竹隐抬头望去,说这话的是个内敛谦和的绿袍官员,似是工部侍郎邢昭。
此人是尚书右丞邢符之子,按说也是郭解一党,但他似乎无心站队,一心处理工部事务。
据说老师与尚书右丞邢符旧有同年之谊,两家便指腹为婚,也就是苏泠烟与邢昭,不料后来老师与邢符各分其道,当年的玩笑话鲜有人提起。
因御史中丞苏朗当时上的折子将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皇帝暴怒之下开了大齐诛杀文人的先例,如今朝堂上最忌讳提起苏朗的名字。
邢昭肯在这时候为苏泠烟说话,倒也是有情有义。
她自幼与太子在文思堂一同受老师教导,虽与苏泠烟不甚相熟,但老师之女落入教坊烟花之地,薛竹隐作为门生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