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皇帝听风(1 / 2)

“造成南北危机的主要因素,其实是有以下两点,一点是禁海令,第二点则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谁曾想,陈渊的第一句话便是吓到了在听风角处的朱棣和朱高燧二人。

主要还是因为禁海令的缘故。

那可是被写在皇明祖训上的,寸板不可下海。

而在陈渊的口中却说造成大明朝南北危机的,其中就有一个因素是因为禁海令,这岂不是在质疑朱元璋当年所下的政策是错误的吗?

就连朱瞻基在听见陈渊的话,脸上的神色都不免有了几分变化,有些尴尬的说道:“从何提起?”

“当今皇上应该有在提移迁国都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应该一直在争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锤定音。”

面对朱瞻基的询问,陈渊一边吃着烤鸭,一边讲述着南北危机的事情。

迁都,是一个大事。

但是像朱棣这样,隔三差五就要拿出来进行讨论的,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并不多见。

主要还是因为明朝的地理因素和前面的朝代大有不同,在明朝之前,富有的地方大多都在北方。

任何一个势力只要能够一统北方,然后再从北打到南,大多都可以完成大一统。

在明朝之前,想要从南打到北来完成大一统的话,没有任何人能够成功。

朱元璋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北伐成功的封建皇帝,但他所做出的禁海令政策,反倒是给大明遗留下了不小的危害。

“迁都之事,事关国体,被拿出来再商讨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朱瞻基听见陈渊提到迁都的事情,心中的不解也就更多了几分。

毕竟在他看来,历朝历代迁都都是一件大事,隔三差五的拿出来进行讨论,实属正常。

怎么会从这件事情中看出来南北危机?

扪心自问,反正朱瞻基是看不出来。

“之所以会在北京和南京之间抉择不断,就是因为南北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选择任意一方都等于要舍去另一方的优势与利益!”

看着不明所以的朱瞻基,陈渊也是微微一笑,随即开口解释着:“如果选择定都北方,那么对于经济最好的南方就会失去一定的掌控力,同时因为禁海令存在的缘故,倭寇…”

对于倭寇这一点陈渊并没有说透,因为禁海令存在的缘故,南方的沿海家族背地里都有和倭寇互相勾结。

如果在这个时候,朝廷又选择将都城定都在北方,可想而知,沿海的世家大族会形成怎样的情况。

“锦衣卫耳目遍布天下,他们要是敢和倭寇勾结的话,朝廷肯定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朱瞻基在听见陈渊的话后第一反应就是将其反驳,认为有锦衣卫的存在,那些沿海的世家大族是绝对不敢和倭寇互相勾结。

“小朱啊,你还是太年轻了,如果将国都定在北方的话,势必会将草原上的那些部落视作第一敌人,大军出征打仗的情况下…”

面对朱瞻基的话,陈渊再度一笑,就算是拿到了那些沿海世家大族勾结倭寇的证据又如何?

朝廷没有钱的情况下,不还得依靠南方的这些世家大族出钱来帮助军队出征吗?

这就是禁海令带来的缘故,朝廷根本没有办法训练属于自己的海军,对于沿海的倭寇,也就没有效的处置方法。

这也是陈渊为什么会说禁海令是错误的缘故,也正是因为这一条政策才导致大明错失了大航海时代。

“禁海令真的会带来那么严重的后患吗?”

听完了成白的话后,朱瞻基也是仔细深想了一下,顿时也明白了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而如直接将国都定在南方,又会面临草原那些部落的骚扰,每年都因为草原那些部落的骚扰,导致边关处的百姓不得安宁!”

朱瞻基的眉头紧皱,也正因为这一点,朱棣始终都主张将国都定在北方。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大明的风骨可以说是从朱棣这一代打下来的,而朱高炽则是主张将国都设在南京城。

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坏处。

“如果想要解决这一点的话,直接将禁海撤销,由官方出面组建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这样做是利在千秋的事情,只要当今皇上能有这个魄力。”

陈渊将自己的想法说出,而朱瞻基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不现实,皇明祖训中有过明确条文的,而且皇上是通过靖难得位,如果要违反祖训的话,指不定会被说成什么样。”

听风角处。

朱高燧听完朱瞻基的话后,脸色顿时惨白,这个事情可是朱棣的逆鳞,任何人敢提这事,都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

这大侄子是真勇!

奇怪的是,朱棣这一次脸上的神色却没有任何的变化,反到是仔细聆听着陈渊的话。

想要撤掉海禁,朱棣不是没有想过,要不然他也不会派马三,也就是郑和下西洋。

大海的利益,朱棣是有通过锦衣卫了解过的,要不是有皇明祖训在那,只怕海禁早就被打开了。

“陈先生,除了解开海禁,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南北危机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