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会。
谢息站在文臣前列,眉头微皱。
不知为何,今日他总感觉有人在看他,看过去却没有发现人,心里不由起了一点不太好的预感。
难不成是哪个老东西今日要参他一本?
议事渐渐到了尾声,殿内也跟着安静了下来,如无意外,朝会就要结束了。
谢息松了口气,望向龙椅上的端景帝,等待退朝。
他斜后稍远的位子上,有一人正暗暗观察他,见状以为谢息是要请立太子,当即踏出一步,手捧玉圭,朗声道:
“臣有本启奏!”
此言一出,众大臣都侧目向他看来,见是户部右侍郎于嘉,不由看了谢息一眼,心中都有了猜测。
于嘉洋洋洒洒讴歌了一番皇帝的功绩,最后道出了目的。
“陛下御宇十数载,功在社稷,今朝皇子长成,但储位空虚,还需您早日定下人选。”
端景帝不动声色:“那依你之见,何人可当太子之位?”
见上首的陛下直直看来,丁嘉不由生出些紧张来,他深深一揖,大着胆子道:“陛下明鉴,既无嫡皇子,大皇子占据长位,兼之素有贤名,臣以为大皇子可立太子。”
朝中又有些好些人对视一眼,纷纷出列支持。
“大皇子友爱兄弟,不乏才能,臣以为大皇子堪当大任。”
“臣附议……”
“臣……”
随着一个个大臣站出来,谢息的脸一点点沉了下去。
儿女私情这样的小事真的如此有误导?还是他们早就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大皇子暗中勾结,如今来拖他下水?
最可怕的是……
“谢卿,你也支持立云宏为太子吗?”低沉的嗓音从上方传来。
谢息抬眼就对上了端景帝幽深的凤目,好似能吞噬一切。
他悚然一惊,冷汗溢了出来,躬身行礼,语气谦卑:“陛下,太子事关国本,册立需要慎之又慎,至于人选,可以问询群臣,群策众议。”
果然是老狐狸,撺掇他人行事,轮到自己就打起了太极,还把众人都拉下水,不过做得这般明显,谁看不出来他要推举大皇子啊?
谢息心中苦涩,有口难言,为大皇子摇旗呐喊的都和他关系匪浅,他说不是自己的意思都没人信。
他虽然存了留后手的心思,但绝没有蠢到这时候就去勾结皇子图谋皇位,又不是不想活了,究竟是谁这么恨他?
众人虽然在心里腹诽,但不少人也站了出来,此时确实是个良机。
“陛下,不论是大皇子还是其他皇子,都可以考虑,太子之位确实不宜空悬太久。”
“陛下……”
更有胡子花白的安太傅道:“先皇当初就是确立了您的太子之位,稳定了朝纲,可谓佳话,陛下何不效仿一二?”
待泰半大臣说完,殿内也安静了下来,上首却一直未传来动响。
他们心中不由有些忐忑,是不是逼迫得太过惹得陛下不满了?
眼看事情很有可能会这样过去,安太傅不得不抗下重担,再次出声:“陛下,太子之事请您慎重考虑。”
接着是不怕死的言官力挺,更有甚者直言道:“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①”
众人听着不由肝颤,这和质问陛下有什么区别?
但今日已经站出来了,此时也容不得他们退缩。
众臣齐声应和:“恳请陛下早日册立太子!”
声响回荡在殿内,随后是压抑的沉默。
端景帝冷眼看着下面的场景,不少人默默低下了头,但始终咬牙坚持着并未改变主张。
被群臣逼立太子,端景帝眼神深了些,面上却不见多少恼怒:“太子之位,能者居之,如今皇子还未长成,不可定。”
众位大臣面色一变,似乎看到了朝堂上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他们选对了自然是从龙之功,但若是站错了队……想到曾经权倾朝野的董国舅一系,不由心底泛起了寒意。
虽然多数帝王登位都伴随着纷争,但陛下亲身经历了登基到夺权,深知其中的艰辛,怎么就不体恤下儿子呢?
安太傅身为帝师,此时也只有他敢出言劝阻一二:“陛下,如此恐有伤父子之情,他日兄弟阋墙,还望您三思。”
端景帝抬手制止,语气平静,却不容置喙:“老师不必多言,百姓需要英明的君主,朕的继任者不能是庸才。”
安太傅抬眼,帝王端坐龙椅之上,深邃的面容亦如往常冷淡,此时越发显得冷酷,他在心里默默叹息一声。
散朝后,众大臣都避着谢息走,谢息满心忧虑,他要查清楚是谁在陛下面前陷害他。
端景帝宣召了禁军统领安闵,令其彻查此事。
大半日的功夫,就有了结果。
书房内,端景帝放下朱笔,看向安闵:“如何了?”
安闵眉头微动,想到查到的人,他斟酌着回禀:“陛下,近日有则消息广为流传,谢大人和大皇子交好,有意许配其女,楚小姐仗着婚约横刀夺爱,大皇子要为心爱之人争取,谢尚书感动并计划推举大皇子为太子。”
端景帝扯了下薄唇:“荒谬。”
也不知是说楚小姐仗着婚约横刀夺爱荒谬,还是说谢尚书和大皇子勾结合谋太子之位荒谬。
安闵思量着这里面的差别,就听陛下接着问道:“谁传的?”
安闵顿了下:“谢府暗中推动过,但消息最开始是传自市井茶楼巷口,和……”
他声音小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