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前,徐氏一脉出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将军名长佑。
那时候百姓都说“徐郎出,四夷服,百城归”。少年常胜将军,威风凛凛,又长得丰神俊朗,如琼林玉树,有风尘外物之姿。全京城的姑娘都为之意乱情迷。
那年春天,王朝的强大,让野心勃勃的皇帝想将苗疆四十八寨全部纳入自己的帝国版图,于是派徐长佑率领十万人马出征苗疆。
出征那日,戈矛耀日,铠甲凝霜。
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收到消息的苗王城城主,原本就无意让百姓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中,再加上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在长佑兵临城下的那日,便派手下出城献出降书,表示自己愿意称臣纳贡。
不费一兵一足,不用流血牺牲就换来的胜利,让长佑喜出望外,当即就下令让手下整饬军队,准备进城彻底接管四十八寨。
在苗王城城主举行的接尘宴上,长佑和城主的女儿左青慈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兵不血刃就拿下苗疆四十八寨的消息传回京城,皇帝大喜,令长佑立刻回京封官授爵。
临行前,两人互许终身。长佑承诺回京后请皇帝为二人赐婚,必定三书六礼,明媒正娶,十里红妆迎左青慈进门。
谁知长佑回京后没多久,苗疆就传来叛乱的消息,有心之人还将长佑和左青慈相爱的事情传入皇帝耳中,一个是地方藩王之女,一个是掌握军权的将军,皇帝大怒,立刻下令将长佑收监,同时派人领兵即刻扫平苗王城。
苗王城在帝国军队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铁骑下,不堪一击。一时间,城内妇女老少的惨叫声不绝于耳,整座苗王城积血成渊,聚骨如岳。
城中的大火足足烧了一个月,人烟断绝,千里萧索。
从小深受皇帝喜爱的嫡公主一直倾心长佑,得知他身陷囹圄,向父亲表明自己非他不嫁,皇帝心疼女儿,决定为两人赐婚。
而整个徐家因为这门婚事,不仅没有受到苗疆叛乱之事的影响,还加官进爵,一时风光无两。
二人成婚后一年,整个京城就传出徐府闹鬼的事,长佑和公主也相继暴毙,连着徐家其他人也都七七八八死了个干净。长佑临终前,再三嘱咐自己最宠爱的表弟尽快地离开京城,因此他南下来到了江阴定居,逃过了一劫。
这个人就是江阴徐家第一代的先人。
从此以后,江阴徐家这一脉的子嗣,全都是活不到30岁的短命鬼。
有传言,这就是苗疆那些惨死在那一场战争中怨灵向徐家人下的诅咒,直到徐家绝后才会停止,不死不休。
听完母亲解释徐家诅咒的来源后,徐振之顿感背后发麻,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徐母看着儿子惨白的脸轻声安慰道:“还记得我跟你说过那道士的预言吗,这次你能劫后余生,多亏那有缘人送来的药,同时送来的信中也提到几日后他们将来江阴,我想事情一定会有转机的。这几日,你就在家好好休养”。
说完,徐母叮嘱福婶准备人参灵芝,燕窝鹿茸这些给儿子好好补补身子,又命人请大夫给徐振之号脉,再三确定儿子身子没大碍后才离开。,
渐渐的黑色不知不觉笼罩了鳞次栉比的房屋和街道上的树木花草,让周遭的一切都沉谧下来。随着半夜升起来那一汪朗月,整座江阴城仿佛被披上了素白的薄纱。而原本万籁俱寂的街道,也逐渐出现了稀稀落落的声音。
这一晚,徐振之睡得意外地安稳,一夜无梦。
一周后。
徐振之肉眼可见的被各种补品滋养得红光满面,白白胖胖,一扫之前死气沉沉的模样。
这日清晨,徐振之被叫到了大宅后的祠堂,他推开大门,只看见徐母双眸紧闭,手中捻着佛珠,念念有词地跪拜在徐家祖先牌位前,
“你来了”,徐母并未睁眼,随口道:“先给祖先上香”。
徐振之听后,虔诚地双手举香,躬身敬礼后再回正位进行叩拜。
礼毕,徐振之扶起徐母,在徐母的示意下,缓缓打开了牌位后一直紧锁的里屋。
在徐振之的记忆里,这间里屋一年到头总是锁着一把铜锁。
幼年时,徐振之曾见过好几次父亲进去,每每会呆上好几天才出来。他也曾闹着进去找父亲,可是父亲出来后总是会慈祥地抚摸着自己的头表示拒绝:“这间房,只能大人才能进去。等我儿长大了,就能进去了。”然后再带自己出去游玩,渐渐地,他自己都忘了这回事。
徐振之点燃里屋的蜡烛后,眼神逡巡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只见正墙挂着一副英俊威武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的少年将军的画像,下面的供桌上则有一个盖着黑布的牌位和一个长方形的彩纹锦盒。
供桌的周围则是一层一层落满灰尘的书架,上面摆着很多书。
徐振之瞠惑地转头看向徐母:“这个牌位是?”
“这里供奉的是徐家那位将军——徐长佑”,徐母眸光一冷,抬手指向了那个盒子:“打开那个看看”。
徐振之眼底闪过一丝诧异,在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后,发现是一支碎了的百合玉簪,簪头还刻了一个小小的“慈”字。
“这支簪子是徐长佑与那位苗疆女子左青慈的定情信物。”徐母盯着那支玉簪,眼神晦暗不明地接着说道:“徐长佑去世前应该是察觉到了什么,因此将此物交给了他的表弟,希望‘他们’看到此物能念及往日情分不要加害他,因此他才能在那时逃过一劫并且是唯一一位活到了70岁寿终正寝的徐家人。原本它是完好无缺的,只是在他去世那日,这支簪子竟然无缘无故地自己裂开了。至此以后,徐家人都是年纪轻轻就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