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柿柿红,不见当年嬉戏童。
瓦屋柿树今犹在,孩童不知去何踪。
李沐风小的时候,还不像现在物质生活这么丰富,没有什么玩具。
他老家地方还偏僻,连玩耍的伙伴都少,所以孩童时期的李沐风是孤独,寂寞的。
儿时物质匮乏,也更谈不上什么精神上的需求,但大家生活的反而是轻松快乐,没有什么焦虑,烦躁,恐慌。
各家各户大家情况都差不多,都穷,而不像现在贫富差距太大。
无形之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关系,也因有钱,没钱,而产生了无法言语的难受。
那种无形的裂缝,气氛,把人割裂开来,膈应的人难受,不爽。
李沐风也慢慢理解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儿时没有什么玩具,但小孩子之间,有好多有趣的游戏活动。
比如在老家时,只要邻居家的外甥女,莹,来她外婆家玩。
只要莹来,一般都找李沐风玩,因为老家没有啥伙伴,李沐风和莹一般大,也能玩的来。
莹就找李沐风,两小孩就玩过家家的游戏,找来几个小石块堆一起就是房子,用树枝挖一条小沟就是路,寻一些花花草草捣碎就当做饭,还假装往嘴里喂的动作,嘴巴吧唧吧唧,佯作一副很好吃很香的样子,现在想想都想发笑。
没上学之前,玩的最多的就是过家家游戏,上了学伙伴多了,就有了许多新的游戏。
当时最流行的一种游戏是逮石子,用瓦片砸出七个圆圆方方,大小相同的小石子,或在马路上用心找七个小石子。
七个小石子往地上一撒,选一个拿起来,然后往空中一抛,迅速去拿地上的石子,再接住落下的石子。
去拿地上的石子,并不能乱拿,是有规则的,要一、二、三一组,下来是二、二、二,下一组是四、二,再下一组是五、一,一直到最后一关。
难度是慢慢增加的,当时几乎无论男女生,几乎都会玩,只要下了课,几个小孩就围一堆逮石子玩,开心的不亦乐乎。
还有一种男生中间最流行的游戏,也是李沐风最喜欢的游戏“打板”。
“板”是用纸做的一种四四方方,有正反面的东西,然后放在地上用另一个板去打,只要把放地上那个板打翻了一个面,就把对方那个板赢到手。
要一次没打过来,然后就把你的放在地上,换成对方的板打你,同样只要打翻了面,就把你的板赢过去。
当时李沐风是沉迷热衷于这种游戏无法自拔,很多同学为了做板到处找纸。
当时物质匮乏,大家连写作业的作业本,都要正反面来回使用很节省,所以纸是稀缺的。
而用那种比较硬的纸,或书本做的板比较好,大家都喜欢,是硬通货。
所以就有很多学生把书撕了拿去做板,更有坏的学生,撕别人的书拿去做板,结果最后给输个精光。
打板的输赢,有很多因素,首先要有“赌资”板,其次就是各种方法,技巧。
打板的力道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了打在地上的板纹丝不动,打太重地上的板在空里翻得个太多,落下去还是那个面朝上,也不算你赢,所以力道要不轻不重,恰到好处。
打的方位,姿势,手法也很重要,虽是简单的游戏,但要是注意打的方位,姿势,手法。作用得当就能用弱的板,赢到好的板。
其次就是公平,有人为了板变得厉害,就给板里塞铁片,或把板用水打湿再往土里蹭蹭做干。
然后拿一个板,去人群里大杀四方的收割,大家吃过亏,上过当,以后就不和这种人玩了。
要玩以前,就先检查板有没有问题,把地上用手抹平,不让板底下有小石子,然后打板,这种游戏几乎只有男生玩。
当时打板,大家都玩疯了,一下课就拿几个板去空地对决。
有的同学能赢厚厚一摞板,那桌兜里板都比书多。
为了遏制打板撕书,以及学生过度沉迷,一天课堂上,班主任凤老师让一同学把全班的板都给没收了。
让把没收的板都给扔进厕所,大家就都眼睁睁看着,那厚厚一摞板被没收,然后被拿出教室,被无情的扔进厕所。
李沐风心里不由的一阵可惜,那些板可是大家好不容易用纸做的,然后拼劲力气挣来的。
结果就这样被没收,还要给扔进厕所,凤老师为了防止扔板的学生私留,就让不玩这种游戏且听话的同学去扔。
李沐风心疼的看着那些玩具,被无情的拿出教室,下课他出校门上厕所,往厕所的粪池一看,那粪池上漂了好多板,都是收缴他们的板。
李沐风心里想到,感觉咋有点像林则徐虎门销烟,我们这是“厕所销板”。
心里唉叹到:“真是可惜了,那些板要是给我该多好。”
而女生之间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跳皮筋,下课了经常就有几个女生拿一根皮筋,两人绷着,然后其余的女生在绷紧的皮筋里来回蹦蹦跳跳,李沐风一直都搞不明白她们来来回回到底在蹦跳啥。
还有其余好多的游戏,比如捉迷藏,你追我赶的那种警察抓小偷,斗鸡,打沙包,乒乓球等等。
平时放了学,尤其是夏天,什么杏子,桃子,樱桃都陆陆续续结果了。
好吃的学生,就去偷摘人家的杏,偷桃,偷樱桃,看见有大人来,立马像猴子一样四散奔逃。
其实那时候杏子都是绿的,还没有变黄,吃着又酸又涩,桃子,樱桃啥的还都可以。
可就算那杏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