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李景隆只能继续麻木地念了下去,把诏书的最后一段念完。 “苟能革心顺命,遣使相闻,共保承平,不亦美乎? 兹用布告尔邦,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嗯,意思再简单不过了,如果你们能洗心革面赶紧派个使者过来觐见大明的新皇帝,那还能保你们平安,否则的话,就不要怪我们大明不客气了。 当然了,一纸诏书而已。 你们日本要是真信了,那朱棣也只能说你们是太年轻、太简单。 接下来的环节,就到了最终的部分。 日本天皇接受大明大皇帝的旨意。 接旨,肯定是要接的。 但问题在于,行什么礼节接旨? 如果按藩属国的礼节,那就得跪下去接旨。 什么安南、琉球、占城、爪哇、朝鲜.都是这么接旨的,国王一样得跪,因为大明的使者,代表的是大明大皇帝。 可如果不按藩属国的礼节,能不能争取点面子呢? 震惊到话都说不利索的后小松天皇,本来还想给日本权贵们表演一下天皇的骨气,打算以平等的姿态接过诏书。 然而等他站到李景隆面前接旨时,却不知怎地,看着高大威严的李景隆,忽然想起了诏书里那句“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 后小松天皇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他仿佛看到了日本的船只在港口被付之一炬,连海水都沸腾了起来,而幕府军队的那相比于明国简陋到可笑的武器和甲胄,被不屑使用的明国人扔垃圾似地堆在了一旁,直接堆成了小山。 而自己,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则被双手后缚捆绑了起来。 白衣出降! 负荆请罪! 这是足利义满在对明战败后,为了保全自己残余的军队,强迫自己去当替死鬼,去面对明国人的愤怒! 自己跪倒在了负责征日的明国大将军李景隆的面前,李景隆拔出鬼丸刀,就要斩杀自己这个替死鬼。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在接受诏书时,并没有以藩属对待天朝的礼仪行事! ——明国人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 长期活在足利义满阴影下的后小松天皇,心里的自信早就被消磨殆尽。 而刚才在自己心中天下无敌的足利义满,却又卑微地跪倒在明国大将军的面前,甚至冲明国大将军露出了谄媚的笑容。 这一幕,让他更是感到了反差、愤懑、耻辱、不可置信与自卑。 足利义满,你的威风呢?你的气概呢?你不是统一南北朝天下无敌吗?为什么要跪倒在明国使者的面前?为什么要笑的如此谄媚? 为什么?! 巨大的恐惧,抓住了后小松天皇的心。 后小松天皇的心脏砰砰跳动着,却又感到一阵晕眩。 不! 日本绝不可与大明为敌! 本天皇绝不当足利义满的替死鬼! “噗通”一声。 从心的后小松天皇双膝一软,就像足利义满刚才那样,跪了下去,双手高举接旨。 而甫一跪下,他的心里,反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念头通达了。 “跪就跪吧,足利义满刚才也跪了,再说,给大明大皇帝跪,不丢人。”后小松天皇如是在心里安慰自己。 这一跪,竟是让周围的日本权贵一时失神。 这可是日本天皇! 再落魄、再傀儡,那也是日本天皇! 是日本的象征! 而如今,就这么像是一条摇尾乞怜的路边败犬一般,跪倒在了明国大将军的脚下。 哪怕他们知道这是藩属国对待明国必须执行的礼节,可这依旧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更令他们费解的是,幕府的三位主要人物,几乎是你争我抢地在向明国的大将军示好! 难以理解!实在是难以理解! 李景隆看着跪下接旨的日本国王,又看了看正冲自己露出友善笑意的足利义满、足利义持、日野业子等人,总觉得似乎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结局,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算了,不管了。 既然圆满完成了任务,那订购的棺材也就可以退了。 而另一个微妙的念头,也从他的心头升起。 手握权柄,外藩俯首,这样的感觉,似乎……还不错? —————— 几个月后。 永乐元年三月,在日本盘桓许久的李景隆,终于被盛情招待的足利义满,依依惜别地送回了大明。 随同大明使团一起回来的,还有日本使团。 日本使团的正使,是在九州时期就开始长期负责,对大明和朝鲜的外交工作的今川了俊。 使团里还有一个特殊成员,那就是基于日本皇族从平安时代开始的政治传统,出家为尼后(约等于政治避难/流放)被派来明国深研佛法的雪舞樱。 长江浩荡,舟船如梭,两岸风光秀丽,人声鼎沸。 “好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