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喘了口气,坐了下来,喝了一杯茶水,平复一番情绪。 杨士奇等人看到他风尘仆仆、一脸慌乱的模样,都有些吃惊。 解缙平常跟个骄傲的大公鸡似的,没人在都要做昂头挺胸状,如今怎地这番狼狈? “解侍读这是怎么了?” 朱高炽连忙询问。 解缙抬头看着大皇子朱高炽,眼睛里透出一股焦虑之色。 解缙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我今日随马和.郑和入诏狱,我俩扮作了狱卒,守在值房门口。本以为姜星火断然没有教会那群文盲短期内识字的办法,哪晓得.” 解缙喘了口气,又去端茶壶,直接被杨荣给一手压住。 “这时候你还有心情喝茶,你倒是接着说啊!” 杨荣急切地催促。 朱高炽也盯着解缙,目光十分关注,显然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对他本人一直想要得到的储君之位非常重要。 解缙叹了一声,把茶壶放在桌上,继续道:“谁知道那姜星火竟想让那些囚徒们学会《汉字拼音词典》,并且在牢中传诵。你们不知道,那东西太好学了只要会说话的人,就一定能学会。” “听了一节课,晓得此事事关重大,我与郑和只好离开了诏狱,不敢再逗留。待我二人回来后,郑和自去替我一同汇报给陛下,我来寻大皇子殿下。” 老实敦厚的胡俨连忙道:“该去寻陛下复命的吧,如何有不去面君先来寻大皇子的道理?” 解缙哭笑不得:“皇城没落锁,可是宫城落锁了啊,我如何进得去?” 这时胡俨才反应过来,连忙拍了拍脑袋,却是他忘了这茬了。 宫门落锁,郑和是宦官自然能进去,可解缙一个外臣,半夜进宫城想干嘛? 如果没有皇帝从宫内传出的旨意,外臣在宫城落锁后是不能入宫的,最多在宫门缝里把紧急奏疏塞进去。 杨士奇这时候也分析道:“而且陛下定然也是想到了税警总团归属,对立储之争的关隘所在,派解侍读去,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让大皇子殿下知道这件事的过程。” 众人纷纷颔首,便是这个道理了。 “别说宫门落锁的事了。”杨荣干脆把臂问解缙道:“说说《汉字拼音词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伱说只要会说话的人就能学会?” “莫非是【反切法】?” “不对!”杨士奇亦是蹙眉不止:“哪怕是【反切法】,也绝对没有办法做到解侍读所说的那种情况不认识字怎么学【反切法】?” 这里便是要说,华夏历史源远流长,上千年下来聪明人总是层出不绝的,并非没人想过给汉字来注音。 截止到此时的明初而论,汉字注音,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直音法”。 所谓“直音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本书是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也是“直音法”的标准教科书。 “直音法”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例如《说文解字》中的‘材,才声’,意思是说‘材’这个字的读音应该读成‘才’。东汉末年那帮搞经传的经学家们把这种方法说成‘音某’,也是同一个意思.“直音法”一直用到了唐代,唐代陆德明编写的《经典释文》就还有‘拾,音十’。 “直音法”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它有个最大的局限性,也就是有时候会出现某个汉字没有同音字的情况,比如‘丢’字,就找不到同音字来注直音。 不信,找一个出来? “直音法”更坑爹的是,有时候这个字虽然有直音,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汉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难懂、难读.就会出现让人非常无语的,用生僻字来注常用字的现象。 第二阶段是【反切法】。 【反切法】的起源时间说法不一,但东汉到唐代这段时间,肯定是跑不出去的。 反切法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音”。如‘昌’字,音‘尺良反’,就是说‘尺’和‘良’相拼,得出‘昌’字的读音。到了唐代,把‘反’字去掉,称为某某切,例如‘昌,尺良切’。 【反切法】和现代汉语拼音,本质上都是拼音,区别在哪? 现代的汉语拼音,是一种音素拼音,可以用三个、四个字母来标注一个汉字的读音。而【反切法】是根据声韵原则来进行拼音的,它其实是一种双拼法,总是用两个字来拼音的。 反切中第一个字(上字)代表声母,第二个字(下字)表示韵母以及声调。在【反切法】的拼音规则体系内,即使是零声母,也必须要有反切上字例如‘安’就是‘乌寒切’,同样的,即使既有韵头又有韵尾的韵母,也只能用一个反切下字,比如‘香’就是‘许良切’。 换言之,会说话不代表你能拼出【反切法】规则下的音,你必须达到以下三点条件,才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查字典。 首先,你得认字,最起码你要认识拼出某个字的相应两个字,那你要是不认得其中某个怎么办?对不起,你拼不出来。 其次,你以为你认了字就能拼出音了?不可能的,你还得背非常复杂的规则。 最后,认了字背了规则,你还是有很多字是拼不出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