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闻言微微颔首,夸赞道:“夏卿心细如发。” 夏原吉连忙起身行礼。 “陛下谬赞。” 朱棣的笑意让他脸上的法令纹都出来了。 “那就来解释解释这个倭寇的囚徒博弈吧,李卿。” “啊,啊?” 李至刚被皇帝的话锋一转,整的险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不过看到皇帝正在注视着自己,李至刚也只能硬着头皮捋一捋思路,虽然他压根没听过什么上次的‘倭寇分银博弈’,但大略的背景故事,倒也听了个囫囵。 也不知道是李至刚囚徒当得多了,还是其人确实有几分敏锐思索,李至刚竟是真的颇有条理地开始推导了起来。 “陛下,我们不妨先站在丙倭寇的角度上先考虑一下问题。” 李至刚的语速颇慢,显然是在给自己的推导争取时间。 “因为隔离审讯的原因,丙倭寇肯定不知道戊倭寇到底是拒不开口还是坦白。”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众人心中颇为无语,显然这是李至刚的废话,他恐怕还没完全想明白。 “所以丙倭寇只能确定一件事。” 李至刚掰着手指头:“戊倭寇只有两个选择,拒不开口,或者坦白。” 朱棣很快就意识到了,这句话还真不是废话。 “如果戊倭寇保持沉默拒不开口,那么我是丙倭寇,我只需要同样拒不开口,只需要在监狱里被囚禁1年的时间,就可以被释放了这种不算漫长的时间,当然是我可以接受的。” 这个逻辑没什么问题,众人都在看李至刚的下一步推论。 “而对于这种情况来说,我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坦白,背叛戊倭寇!” 李至刚的眼眸中闪过了一丝明悟,继续说道。 “如果我选择了背叛戊倭寇,向大明的将军坦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连1年都不用被囚禁,当场就可以被释放。” 朱棣此时没忍住,开口打断道。 “朕其实有个疑问。” “陛下请讲。” 朱棣略微思忖,确定自己不会在臣 “如果是从丙倭寇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他怎么能确定戊倭寇会保持沉默拒不开口的?须知道,上次在对马岛,五个倭寇瓜分100枚银币的时候,可是互相背叛,足足死了三个人,只剩他俩活着。” “而且他俩分赃是不均匀的,丙倭寇拿走了99枚银币,戊倭寇只拿走了1枚银币,相当于勉强保住性命此时恐怕很难指望戊倭寇不背叛丙倭寇吧?” “陛下烛鉴万里,目光如炬!”李至刚马屁如潮。 紧接着,李至刚才继续推导道:“正如陛下所说,丙倭寇很难相信戊倭寇不背叛自己,所以这还有其他的说法。” “如果戊倭寇坦白了,而丙倭寇傻傻的保持着沉默拒不开口,那么大明的将军会把他关在监狱里足足20年,这么长的时间,已经是所有选择里最坏的结果了。” 众人都同意这个观点。 在所有的可能性里,20年刑期,确实是最坏的结果。 “所以说,丙倭寇很难接受这个结果,那也就意味着,如果说戊倭寇坦白了,丙倭寇自己也应该坦白,否则就会吃最大的亏.而丙倭寇坦白,就意味着会被关在监狱里18年。” 李至刚越理越顺。 “可哪怕是关押18年,其实对于丙倭寇来说,也比被傻子似地拒绝开口,结果被关押20年强得多,好歹少关了730天呢。” 朱高炽此时也捋清楚了,补充道:“那也就是说,既然丙倭寇和戊倭寇的思路相同,那么戊倭寇也会在另一间牢房里,做出同样的推导,那也就意味着,戊倭寇也会得出结论。” “——背叛同伴就是最好的选择!” 听到这个结果,朱棣不禁有些恍神。 而道衍,此时则彻底停止了念珠的转动。 —————— 隔壁树下。 又过了好半天,朱高煦竟是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两个倭寇,应该都相互背叛了。” 说罢,朱高煦看向了郑和,想跟郑和对对答案。 郑和也同意了朱高煦的说法。 “姜先生怎么说?” 姜星火没说,而是在地上同样画起了东西。 只不过,这次姜星火学乖了,捡了根粗树枝,没再用自己的手指,上次用手指写字把指甲都磨出大理石状花纹了。 沉默背叛 沉默(1,1)(20,0) 背叛(0,20)(18,18) “这个叫做博弈矩阵,也就是倭寇囚徒博弈的所有可能解。” 姜星火指了指道:“左边的沉默/背叛是丙倭寇的,上边的沉默/背叛则是戊倭寇的。” “这里便是说,丙倭寇和戊倭寇共同选择了背叛对方,其实从个人角度上来讲,都不是错的,毕竟每个人都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在丙倭寇和戊倭寇不再是【绝对理性】,也就是几乎不可能同时选择保持沉默拒绝开口,走向(1,1)的结局。” “所以说,丙倭寇和戊倭寇都知道背叛对方才是更好的选择,而无论另一个倭寇怎么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