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夏如此直白的开场。
文掌柜听了面露惊讶:“都读完了?大奶奶这速度……可是有些迅速。”
景夏说道:“是读的快了点,如今时候不比以往,也怕耽误了事情。”
文掌柜立马又说:“这话我不当讲,但是大奶奶,账目晦涩复杂,又关系重大,此事着急不得。只是囫囵看过,恐怕百害而无一利。”
景夏听他如此说着。
心中一阵无奈。
谁说自己是囫囵看的,自己明明看的可仔细了。
前一世做过那么多买卖,还能不知道账目的重要性?
不过景夏心中埋怨,但脸上并没显现出来。
依旧是笑着坐在那,喝了口茶水。
稍微等了一会。
马上门口婵儿抱着几册账本就来了。
“夫人。”婵儿喊了一声人,把账本放在了桌子上面。
本来景夏今天过来,就是带着婵儿一起来的。
只是要她帮忙抱账本。
导致她走的慢了一点。
“行了,放这吧。”
景夏说了一句,让婵儿在边上站着,自己开始在桌子上分拣。
很快带过来的账本被分成了两沓。
“这边是我们对外欠的账。包括买了货,分销之后没还的。以及之前几次周转不开,跟别人家用钱拆兑,借了款子但仍没还的。”
“另外这边就是别人欠我们的账,这一部分嘛……”景夏纤细手指点在上面:“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我们本家资金都周转不开了,还要借出去那么多。”
景夏两句话说完,收了手回来,对文掌柜做了个“请”的手势。
“掌柜过目,不知我囫囵看过的账本,是不是看对了?”
文掌柜听见这个话,脸上不是很自然。
依言伸手拿起几本核对,很快脸上的惊讶神色就更加浓郁了。
景夏在一边只是冷眼看着,心中没有丝毫担心。
不可能错的。
看个账本还能看错了?那自己这些年岂不是白混了。
何况这就是简单的条目记录,不像之后,全弄成Excale表格,还一个文件里不知道多少页,那看着才乱呢。
景夏在旁边喝茶等了一会。
文掌柜神情惊讶的放下账本,说道:“之前是我乱讲了,大奶奶这心思缜密,是我不能及。这账本……确实无误。”
旁边景夏没搭话。
婵儿“哼”了一声:“大奶奶这些天,觉都没怎么睡,全在这花心思了,还要被你讲。”
文掌柜脸色就更加难看了,头低着,看向脚底。
嘴角有点想赔着笑,但是看那样尴尬大于赔笑,笑也笑不出来。
景夏本意是敲打一下,不让这掌柜看自己是女眷,平时也不参与家里生意,就把自己看扁了。
此时觉得火候差不多,再说下去,掌柜该恼羞成怒了。
于是景夏继续说起正事:“我知道王家的生意,主要是跑商,东边买入西边卖出,这样账目上会有些欠款借债。只是最大的一笔钱款借出,有五千多两,是周家的,他们家怎么借款如此大?”
景夏一句话点出问题核心。
王家的生意模式,基本就是倒买倒卖。
后世把这种生意起了诨名,叫做“倒爷”。
在物流不发达的年代,这种生意模式还算容易赚钱。
基本就是,利用各地之间的价格差别,创造利润缺口。
比如一个南方水果,在冬天时候,南方还能出产,且量大卖的便宜,如果能保鲜着带到北方,价格就可以上升许多。
而北方深山老林多,一些山上的野味,山珍,在南方可能少见。如果把这些东西从北方带到南方,也是一笔利润。
这样来回能赚两边钱。
考虑到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在本地基本价格都便宜,挪个地方就能升值。
后来物流发展起来了,铁路高速路多了,这种生意市场慢慢就萎缩了。
但当前时代,这种生意如果盘口开的多了,规模上来,利润就会很大。
但相对应的,因为花在路上的时间长,且时间紧,那钱款上往往就会有赊欠。
比如这边急着出货,可能就会先拿货,欠别人一笔钱,回头再过来付账。
也可能别人急着用钱,地里的果树还没成熟,先从王家拿了钱,度过难关。
晚些时候,等季节到了,再把果子交付,补上款项亏空。王家再运果子去卖钱。
这两种情况都是很常见的。
景夏做过生意,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知道互相欠款是在所难免的。
只是哪有在自己都周转不动了,还借出去这么一大笔的?所以才会有如此一问。
文掌柜就说:“这个事啊,确实是如此,只是借钱的是周家。当时他家少爷娶亲,正是用钱的时候,周家又说,等婚事结束,李家会把钱补上,所以就借了。”
“周家借钱,怎么李家补?”
“娶的李家姑娘,他们两家也有生意往来,这里面……应该也涉及资金拆兑的事情,具体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嗯,这样。”景夏听个大概,点点头。
文掌柜又说:“只是后面,这五千两李家并没还钱。不过这事我问过东家,他说影响也不大,我们又从李家拿了一批货去卖。按理说这批货也价值两千多两,只要出了手,钱款补回来,也就够周转了,但是……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