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亮未亮,皇后宫中已经点起了灯笼。婢女和太监们如鱼贯出,个个手里都捧着盘子,里面放着的物什看不真切,因上头都蒙着一层红布,红布四周用明珠点缀,可见珍贵。
寂静的宫道中,偶尔可以听到从偏殿中传来几声低不可闻的啜泣。
太监们止步于门外,由婢女们将东西送进去。
屋内的陈设奢华至极,可见里头的贵人有多受宠。
婢女之中有几个小丫头刚进宫不久,年岁不大。原得熬个把年,等到有经验、功夫好了,方能贴身服侍各宫的贵人,没料到她们这批刚进宫便被破例拨到广惠宫中做事。这几个年纪小的,接受礼仪嬷嬷调/教的时间不长,因此也不太懂事,放下手中的东西,竟悄摸抬眼往帘子那头瞧。
端坐在床沿的女子身姿绰绰约约,一袭风吹过,带着她身上的薄纱轻盈飞舞,仿若即刻飞升的仙子。
婢女一时看呆了眼,蓦地,帘子一角被掀起。
掌事嬷嬷狠狠瞪她一眼,作口型:滚下去。
婢女吓得立马收起视线,逃也似的跟着其他人出去了。
待到无人的空旷处,她吊着的心才放下来一些,好奇的向旁人打听,“殿内住的是哪位贵人?”
稍年长些的婢女告诉她,“是永乐公主。”
她恍然大悟,原是江南来的那位贵女。
广惠宫中此前仅有皇后,永乐公主刚到上京城,一切准备的匆忙,寝殿还未修缮好,因此便暂住在偏殿中。
这位公主并非当今圣上的血脉,她的生母为江南首富姜氏独女,生父为“护国将军”卓罡。她上面有两个哥哥,常年随父征战沙场,长兄十八岁,次兄十六岁,她为家中小女,刚刚及笄。
今年年初,皇帝准许卓氏父子回江南老家参加其父——江南州县县令——的八十大寿,岂料一家团圆之际,碰上周王在凉城发起叛乱。州县距离凉城不过百里,周王率领私军势如破竹,州县还没来得及做出防备便被破城,叛军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卓氏小女卓清绾冒死逃出去,带着父亲的令牌向附近几州求助,等到援军赶来时,州县内已是一片死寂。
卓氏父子为阻止叛军北上,和百姓们一齐焊死城门,与叛军殊死搏斗,最终同归于尽。
其父尸骨无存,据说将士们仅找到一枚卓清绾为他制作的香囊。人人皆知将军甚是爱惜幼女送的物件儿,一直贴身带着,逢人便要炫耀,而他如此珍惜的香囊被鲜血浸透,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香囊上面的流苏不见了,肚子上破了个大口子,香料洒了一地,和沾了血的尘土混杂在一处,被风一吹,彻底消散。
卓氏长子卓彦的头颅被悬挂在城门之上,一双眼睛直直盯着县内,死不瞑目。次子卓恒被叛军首领挑于长枪之上,身子断成两节。
援军到达时,他还没有死透,嘴里不停地喃喃:“阿绾...妹妹,绾妹妹...”
说一句话,吐一口血。
最终不知是疼死的,还是血尽而亡。
卓夫人为保清白,叛军攻入府邸之前便在回廊投缳自尽。
百姓们大半被夫人的心腹带到了地窖,侥幸躲避此次祸乱。
卓氏满门忠烈,只剩下刚及笄的小女卓清绾。
此事传到上京城,皇帝感念卓氏功劳,追封卓罡为“护国将军”,封卓清绾为“永乐公主”,并将公主接进宫来,寄养在皇后膝下。
卓清绾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不适应上京城的气候和饮食,再加上家中巨变,她一下子承受不住打击,在回京的路上便病倒了。大半个月过去,仍旧不见好转,非但急坏了太医院的诸位,更是急坏了帝后。
巫师瞧过之后,说永乐公主身子骨太弱,又从腥风血雨里闯出来,难免会沾染了邪祟。皇帝赶紧命人从寺院带来开光的法器摆在她居住的寝殿中,请圣僧们开设祭坛为她念经祈福,九九八十一日方停。
卓清绾夜里容易惊梦,皇帝准她的寝殿内可留一盏灯。
故而,广惠宫中仅她此处有光亮。
待驱邪的法器摆放规整,屋内的一种婢女全部退下,仅留下为她守夜的双儿。
双儿从江南时便跟着她,当日也是她一力护着,卓清绾方才成功脱身出城去搬救兵。只可惜双儿险些没了命,好不容易救回来,姑娘家的,腿竟瘸了一条。
卓清绾半夜惊梦,未免悲从中起,掩面而泣。
旁的人好不容易将她哄住了,可她一瞧双儿一瘸一拐的走姿,泪水立刻又漫上来。
双儿跪坐在她腿边,压低声音劝:“公主,莫再哭了,一双眼睛哭肿了,上妆都盖不住。今日是六皇子凯旋归来的好日子,陛下特地在宫内开设宴席庆贺,上京城的贵女们都要到宫中向皇后娘娘请安,让人瞧见你这么一番姿态,传出去让人误认为是帝后苛待,便成咱们的罪过了。”
卓清绾一听,忙瞪大眼睛,努力遏制泪珠不要掉下来。
江南女子普遍生的肤白貌美,而她年岁尚小,宛如一颗尚未熟透的果,面带几分病色,更添娇弱。这样的小美人垂首啜泣的模样,饶是谁瞧见了都要叹一句天可怜见的。
双儿知她身子虚弱,若再整日哭哭啼啼的,更不知道要病到什么时候去了。她安慰说:“公主这么美的一张脸,哭花了可真不好看了。”
卓清绾小嘴一瘪,可怜巴巴地看着她,心疼地问:“你的腿还疼不?”
“多谢公主挂怀,早就无妨了,”双儿笑,“太医给的药很灵,连伤疤都没留下。”
卓清绾摸摸她的脸,懊恼万分,“你若没有为我挡那一箭...”
“公主又胡说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