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激动的赫丹巴特尔没睡,估摸着想睡也睡不着,他召集黄毅和十几个高层议事。 都是打胜仗,人口越来越多,原部落的普通骑士基本上成为了十夫长。 如都么合、腾厄尔、哲比尔格等等以前的十夫长已经当上了百夫长,管理着几十个骑士。 部落中参与议事的高层也由八个人增加到了十八个。 赫丹巴特尔从小就骑马打仗,习惯了马背上的生活,甚至于可以骑在马上打瞌睡不落马。 据说很多蒙古骑士都能在马背上打个盹儿。 黄毅是万万做不到的。 他骑马时跟开车一样,注意力高度集中。 其实马儿自己会看路、走路,用不着时时刻刻紧握缰绳。 这个道理黄毅懂,可他就是做不到信马由缰。 因此他总是觉得骑马累,总是提醒自己要坚持,要练就高超的骑术。 人口是第一生产力! 建奴几乎侵吞了广袤的辽东,几百万汉民或被杀或逃亡或被逼为奴。 有多少辽东汉人被卖来大草原?有多少死于饥寒交迫? 几千?几万?还是十几万几十万? 没有任何史料能够记录比较准确的数据。 黄毅能够感觉到越是跟建奴走得近的蒙古包部落,拥有的汉人奴隶越多。 这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 从万历末年一直到天启年,大明都是采取围困建奴的方针战略。 直到崇祯年用了个号称“五年平辽”的袁崇焕,辽事终于发展成为不可收拾,发展到建奴打到北京城下。 十年的物资、粮食禁运,直接导致建奴粮食危机。 建奴为了生存必须抢劫汉人,征服蒙古人。 禁运导致物价飞涨,使得走私获利巨大。 蒙古人卖给大明马匹,购买粮食转手卖给建奴,获利丰厚。 建奴一样的穷得叮当响,抢劫到的金银和人口都理所当然用来交易。 故而蒙古部落里出现了很多汉人奴隶。 黄毅需要人口多多益善! 有了为奴经历的汉人在黄毅眼里都是宝! 这些人历经苦难,特别能忍。 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幸存,是因为身体素质好于其他人。 这些人苦大仇深憎恨建奴、鞑子。 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进行思想教育、体能训练,只需几年时间,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黄毅亲自审讯过郎格哈、固布尔四个俘虏,可谓对达喀木布禄部了如指掌。 知道该部的汉人奴隶占到总人口的一二成。 意识到击败达喀木布禄部,能够解救很多汉民。 他当然要把话说在前头,防止某些人发现汉人奴隶太多了,不爽爽快快给。 他厚着脸皮当着赫丹巴特尔和喀嘞图、莫日根、胡赫鲁等等十几个部落高层的面提出打败达喀木布禄部后,把该部所有的汉人奴隶都分配给自己的要求。 理由也很充足,汉人擅长耕种,开垦山里的那个盆地需要大量人手。 现在赫丹巴特尔的人口很多,可以肯定吞下达喀木布禄部人口又能翻一倍有余,他根本没思考,毫不犹豫一口答应。 喀嘞图、莫日根、胡赫鲁等等都有很多奴仆,不缺人放牧,也表示赞同。 老骑士阿古什意识到达喀木布禄部汉人奴仆的数量不会少,想发表反对意见,瞧了瞧现场的架势,嘴唇动了动,终于忍住了。 黄毅谈起汉人奴隶的归属倒是提醒了赫丹巴特尔。 他立刻要求喀嘞图、莫日根几个约束部下,尽可能不要滥杀,壮大部落需要不断增加人口。 阿古什第一个站起来表示支持赫丹巴特尔的英明决定,并且赞扬赫丹巴特尔有大草原一般广阔的胸襟。 黄毅希望赫丹巴特尔部更加强大,当然要支持赫丹巴特尔。 他还再次强调,仗打完了仇恨应该一笔勾销,不仅仅救治己方伤员,还应该救治敌方伤员。 此时的赫丹巴特尔虽然意气风发,但是没开始飞扬跋扈,依旧能够听得进去谏言。 喀嘞图、莫日根几个也出了一些点子,指出一些发现的问题,赫丹巴特尔都采纳了。 达喀木布禄完全没想到赫丹巴特尔部会连夜杀来。 逃回来的他心力交瘁太累了,仅仅是下达了明天早上整个部落往东迁徙的命令,并没有防范夜里被突袭。 其实想防备也难,蒙古人的聚居地不是汉人的城池或者庄子,连木遮拦都少有,基本上不具备防御功能。 因此蒙古人打了败仗要不就是逃跑,把妻儿老小、牛羊、家当丢给敌人。要不就是直接投降! 达喀木布禄部新败,哀鸿一片。 赫丹巴特尔部大胜,士气如虹,五百多人马,超过三百披挂了两层甲,其中还有足八十骑装备了铁甲。 夜袭敌人营地的第一目标当然是控马,第二目标就是围堵那几个巨大的蒙古包。 按照当下的实力和士气对比,赫丹巴特尔部用不着夜袭,堂堂阵战也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