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半人争着追随黄毅一起去偷袭,民主政治太浪费时间,黄毅决定依旧独断专行。 他直接下达命令,让黄大智、虎啸川、柳传宗脱下铁甲加上一件棉甲跟着他去摸营。 其余人在后金军营地外不远处的一个林子边设伏、设置绊马索。 引诱敌人成功后,黄毅四人得往伏击点撤退,敌人不可能也是步行,用不着多会儿肯定会骑上马追击。 所以伏击的要领之一就是拦住敌骑。 地冻三尺,短时间挖不出陷阱,砍树做拒马也不太现实,想要阻挡后金军骑兵就得使用最容易办到的绊马索。 绳索用不着愁,蒙古籍战士的褡裢里都有套马索,这是他们的武器之一。 黄大智和黄大勇、章东等等也带了套马索,他们一直在跟虎啸川兄弟俩学习套马。 黄毅的登山绳一直都在双肩包里放着,也可以用来绊马。 为了最大化利用兵力,三个新加入但是没有分配到棉甲或者皮甲的青壮年去管理备用马。 章东、黄大全带领刘汉、常永善、康靖等等六个青壮年负责启动绊马索。 全部冲上去打了就跑应该是比较危险的,大家都能完成任务而且全须全尾撤退了。 现在是黄毅亲自带三个人去把后金军引到伏击点再打,参与伏击的所有人都很安全,他们用不着担心自己的安危,一个个都替黄毅捏把汗。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慢慢建立的。 根据地的每一个人黄毅都给予尊严,已经基本上收获了人心。 历次的战斗中,黄毅都身先士卒,自然赢得了战士们的信赖。 诱敌应该是最危险的,黄毅亲自去做,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所有战士都恨不能替换下他。 此时此刻,战士们绝对可以用忠心耿耿、众志成城来形容。 计划总是跟着形势而变化,黄毅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 九个新加入的汉人青壮年让黄毅有了新想法。 原计划是搞突然袭击,尽可能多的杀死后金军,多来几次就可能让后金军的兵力不具备数量优势。 然敌人大多数是久经战阵,哪有可能连续上同样的当? 因此一种突袭方法不能用两次。 但是在敌人高度戒备下,又能有多少方法可用来搞突袭? 刘汉几个的加入,让黄毅认识到了那个队伍中的两千多汉人尚且没有养成奴性,他们绝不甘心就这么被掳去辽东为奴。 时时刻刻想着反抗、逃跑的大有人在。 后金军为了利益最大化只留下了强壮的汉人,少量健康或者漂亮的年轻女人。 黄毅再次发动袭击,相信乘乱反抗、逃跑的汉人肯定会比上一次还要多。 人都是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黄毅也不例外。 以前他没想起来反抗的汉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现在意识到了收留、组织起一二百汉人青壮年,把缴获的盔甲武器配发给有一定战斗力的。 他们完全可以对付后金军中的汉人旗丁和包衣奴才,只要他们肯拼命,跟余丁也未必不能一战。 后金军被袭击一次,人数减少十几二十几甚至于更多。 而黄毅的人马却是越打越多,此消彼长,恐怕用不着太多次,再有一两次突袭,黄毅恐怕就可以组织起几百人马强袭这队建奴。 当然,这仅仅是设想,建奴其实并不顽强,战损比达到一定程度就铁定崩溃。 真轮到黄毅率领优势兵力强攻猛打之时,建奴肯定脚底抹油逃跑了。 绰克托、喀木格已经被奇袭一次,哪有可能不防备敌人夜袭。 明岗暗哨已经安排了不少。 只不过营地太大,他们的人手太少,促襟见肘。 明岗暗哨肯定是采取轮岗的模式,每一次轮岗的人数都能够达到总兵力的五分之一。 后金军被折腾了一天疲惫程度可想而知。 上半夜,明岗暗哨还都很尽职,到了下半夜,换岗的人就松懈多了。 十字弩自带可夜视瞄准镜,漆黑的夜丝毫不影响黄毅的行动。 柳传宗、黄大智、虎啸川包括所有参与行动的战士都没有夜盲症,在到处白茫茫的雪夜,基本上能够看清道路,辨别出敌军。 很简单,出击的所有人都有特制的白色披风,跟后金军的差别太大了,跟穿棉衣的老百姓也好区分。 黄毅和虎啸川、黄大智、柳传宗潜伏到了一个暗哨的五十步内都没有被发现。 既然是暗哨,怎么会这么容易被找到了? 那是建奴想象不出天底下还会有夜间在几里外的山坡上,还能把他们的宿营地瞧得清清楚楚的望远镜。 他们换岗时被早就躲在山坡上端着可夜视望远镜观察的黄毅看见,并且一一记下了方位。 事实证明,不强攻,仅仅是搞暗杀、狙杀更加能够把黄毅跨时代的装备发挥到极致。 为了更准、更狠,黄毅一直摸到距离那个暗哨三十步内才扣动扳机,那个正在打哈欠的余丁被射中胸口,闷哼一声软软的瘫倒。 黄毅从容不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