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张家口城里城外的情况都是耿章华、耿章光亲眼所见。 所以耿章华提议在互市地点建造一个能够驻防几百人马的堡垒,让这个堡垒成为张家口的屏障,成为互市的永久地点。 或许其他兵将不敢常驻这种口外边堡,但是黄毅肯定乐得如此。 山西、宣府、大同有长达一千多里的边墙,修长城、建堡垒、完善防御系统从大明立国之初一直延续到灭亡。 这其实就是宣大总督的职责所在。 对于耿如杞而言,下达命令修建一个如百户所或者千户所那样的边堡易如反掌,只不过修城容易守城难。 修成后如果守不住,就是宣大总督的执政污点,如果守得住,还在战争中发挥出作用,理所当然是政绩。 父亲在儿子面前没有藏着掖着,把顾虑坦言了。 耿章华信誓旦旦表态,有整个宣大、山西的人力、物力、兵力提供支持。 有黄毅的人马坚守,有他的两千人马策应,距离张家口北门才十里不到的堡垒绝无可能被鞑子攻破。 此时的山西、宣大没有遭遇过建奴攻击,还没考虑到后金军也会在这里破口杀戮,他们一直是应对蒙古诸部的袭扰、劫掠。 再修建一个军堡不但能够增强张家口的安全性,还能争取到更长的预警时间,这个是可以有的。 其实宣大所辖的边墙已经破败不堪,早就该大修,怎奈朝廷没钱,甚至于连边军的月饷都发不出。 修建一个军堡而已,多大个事儿? 朝廷不给钱没关系,宣大总督岂是摆设? 耿如杞完全可以劝捐,让常驻张家口的大小商贾都捐几十几百两银子。 他不但能够落下一些工程款,还能够博得一个用心任事的好名声,何乐不为? 最后他大笔一挥,这个计划中的边堡名字跃然纸上——“东山堡”,寓意他东山再起,筑堡扬威。 有山的城池附近经常出现如东山、西山、南山等等常见的名字,故而这种地名都得注明某地的西山、东山等等。 张家口东南西北都有山,以前是不是有东山、南山这种地名不重要,从今往后,最靠近“东山堡”的那座山就是东山。 耿如杞虽然没见着黄毅,但黄毅的大名已经是如雷贯耳。 他遭逢磨难,至今还心有余悸,夜里还经常做梦,梦到在诏狱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光景。 他知道能够翻身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耿章华、耿章光的努力,而是寻到了黄毅这个有勇有谋的好汉。 再加上耿章华、耿章光、四姨太、耿大、耿七把黄毅简直是说成了天上有地下无。 耿如杞于公于私都是真的想提携黄毅,想着黄毅能够成为他的女婿。 他曾经细问过黄毅的来历,知道黄毅祖籍扬州府,是在弗朗机国出生的,在大明无亲无友。 觉得这种无枝可依的人理所当然会上赶着攀耿家这个高枝。 故而他征询了夫人的态度后,有了决断,招黄毅做女婿,以后最最疼爱的女儿耿月如就用不着离开家了。 至于庶女耿月灵? 过了年才十四,急什么?过段时间给她相一个举人还能不满意? 老爷的话一言九鼎,谁敢放肆?四姨娘更加不敢,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他们哪里知道,这仅仅是单方面决定,黄毅压根儿不知道。 黄毅、耿章华再见面之时已经相隔接近两个月,俩人都相当高兴,理所当然把酒言欢,作陪的有李维达、杨士虎、柳传宗、耿七和李管事。 耿大没来张家口,他留在耿如杞身边护卫,训练刚刚从老家赶来的一百几十个后生。 这些后生都是族长精挑细选的,绝大多数孔武有力,决对忠诚可靠,假以时日肯定能够成为敢为家主舍命的家丁。 耿章华来张家口的主要目的就是见黄毅,把官凭印信官服交给他,并且尝试着劝他入关任职。 只不过黄毅依旧坚持在口外发展,且态度坚决。 耿章华这才退而居其次,谈了谈宣大总督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周长二里的城堡——东山堡用来互市。 “在此地修座城池?”李维达和李管事都明白了,这应该是宣大总督投桃报李,特意为了不愿意入关的黄毅而修。 他俩都对黄毅的前途充满信心。都想到了修成东山堡后,李家肯定能占据堡内最好的市口。 都暗自庆幸跟黄毅交好,一直在不遗余力帮着黄毅办事。 他俩都是早早地来到商号等着黄毅,在耿章华没来之前已经跟黄毅聊了接近一个时辰。 期间黄毅有个不情之请,要求他们帮忙买女人,要求不高,用不着漂亮,年纪在十三岁到二十五岁的健康女子都可以。 已经喝得满脸通红的李维达凑近李管事小声道:“记着提醒我黄大人交代的买些女人的事儿!” 李掌柜点头道:“明白!兵荒马乱的,据说陕西闹灾的那些地方一个女人都换不到一斗糜子!” “用不着去陕西,顺天府、永平府的流民就不少了,我们家不干黑心的买卖,出价一石麦子换一个女子!” “这出价是不是有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