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的军营、教室正在建造中,秋收前能够完成。 届时有一座能够容纳六七百人的大礼堂用来上公开课、演戏、开会。 黄毅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所以觉得日子过得飞快。 五千多人,四千多大牲口终日忙忙碌碌,根据地简直是日新月异。 使用了风温技术的炼钢土高炉完成了,水泥厂,不对,只能称作水泥窑,能够生产了。 至于水泥能达到后世什么标号,不去管它,接近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就行。 黄毅以前就知道张家口长城以北地区矿藏丰富,煤、铁、铅、铜、银、钨、金、耐火土、石灰岩、白云石、硅石、石棉、石墨、石英石等等应有尽有。 储量最大的当然是无烟煤、烟煤据说有可能超两亿吨,赤铁矿的储量也很多,超过八千万吨。 总而言之,这里可谓遍地都是矿藏,资源上具备发展早期工业的条件,这就是黄毅决定选择在这里立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以明朝的生产规模几千万吨矿藏就是个笑话,有个几千吨就足够根据地的工匠忙得脚不沾地了。 蓝进魁、齐大山等等为了节约人力,没有探查新矿床,而是寻找到了以前不知何时、何人开采过的几个矿洞挖赤铁矿。 根据地目前仅仅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派出三百几十青壮年挖煤炭、铁矿石足够使用。 铁匠们已经逐渐开始使用根据地出产的钢铁打制鲁密铳、鸟铳。 这一个月的产量能够达到二十杆,蓝进魁表态下个月肯定能够完成二十五支鲁密铳。 零部件细分的生产模式已经开始执行,能够按照图纸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工匠在增加中。 最费时费力的依旧是枪管的打制,使用畜力的钻床已经在制造中,年底应该能够投产。 黄毅终于利用两根开了膛线的枪管装配成功了一支独一无二的米尼枪。 其实是装配了两支,只不过发火装置和瞄准镜都是绝无仅有,估计几十、上百年内都没法复制。 因此缺了这两样东西的第二支米尼枪仅仅是个半成品。 成品的膛线磨平了可以拆下发火装置组装这支半成品。 章东这段时间苦练鲁密铳的装填、射击,卓有成效,已经做到了五十步射人形标靶十中八九。 鲁密铳仅仅是滑膛枪而已,并不能完成精准射击,有十中八九的成绩已经算射击天赋很好了。 黄毅太忙没时间练习装填,故而让章东负责。 章东如今是一个不满员总旗的镇抚官,他手下管理着三十六个士卒,这些都不是骑兵,是火枪手,都在练习鲁密铳。 以后都得把这些火枪手培养成为可骑马运动的步兵。 大草原何其辽阔,部队不能快速运动就会失去主动权,因此以后黄毅的步兵仅仅是不能骑马冲阵而已,骑马行军时,速度不能比骑兵慢。 章东管理、带领的三十六个火枪手中包括曾经给建奴做了七八年阿哈的鲍智德、何世元。 因为有共同的经历,又是老乡,所以章东跟鲍智德、何世元最聊得来,每一次都是带着他俩陪同黄毅进行射击试验。 他们三人的骑术虽然比不上蒙古骑士,倒也相差不多,骑战或许不行,骑马运动一点点也不吃力。 完成了米尼枪并不表示就能狙杀敌人,得通过至少几十次的射击来调整准心,调整瞄准镜刻度和准心、靶心之间的误差。 这是个细活儿,当然是黄毅亲力亲为。 用了半个月时间熟悉、适应这支独一无二的米尼枪,黄毅已经能够做得到三百步左右打出不低于八环的成绩。 如果是射击二百步内的标靶,基本上做得到十枪打出九十五环以上。 黄毅也让章东尝试着使用米尼枪瞄准二百步的标靶打了十枪,发现他每一枪都上靶,居然取得了八十三环的好成绩。 因此黄毅鼓励他使用火器,言明只要能够做到娴熟装填,提高命中率,上了战场甚至于比使用步弓的射手起到的作用更加大。 以前的章东多多少少有些自卑。 那是因为他天生的力气小,纵然他刻苦训练,也没法使用长枪、刀盾打败对练的战友,成绩经常性垫底。 射箭对于他来说更不容易,因为他开不得强弓,根本做不到如黄大智、黄大勇、黄大鹏、毕大喜那样箭发连珠。 现在好了,自从开始练习鲁密铳,他的成绩经常性名列前茅,比也在苦练使用火绳枪射击的黄大智、黄大勇几个的成绩好得多。 所有的军官必须熟悉火器,善于使用火器,这是黄毅的基本要求。 所以哪怕是射箭水平能够形容成百步穿杨的毕大喜都在练习使用鲁密铳。 他们还经常性讨论弓箭跟火枪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学着打枪很容易,是个正常人就行,基本上不需要条件限制。 但是如毕大喜这样的神箭手,上了战场不被火枪手打中,射杀十个火枪手都是轻轻松松。 而一个火枪手肯定无法做到连续射杀十个弓箭手。 最后他们为射杀两个字争了起来,章东几个专业使用火器的强调弓箭射中也未必做得到射杀,而被火铳打着九死一生。 章东早就知道火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