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璟、小夭、老轩辕王和阿珩返回了神农山小月顶。
老轩辕王把小夭和阿珩带到了一间屋内。
指着一屋子医书说:“这些都是神农王留下来的一些札记,以前我总觉得,我比他强,自从看到他的这些札记,我觉得,我不如他。”
小夭与阿珩看了内心也十分震憾。
一个帝王,能不顾自己的安危,尝百草,亲自试各种毒药,里面详细记载了好多药草的药性,治疗的病症及用量。
老轩辕王说:“我希望你们二人,能把这些札记整理出来,传于后世,也算是办了一件善事。”
阿珩说:“父王放心,女儿自当尽力。”
小夭也点头说:“外爷放心,我与璟商议,这次来神农山,一是把这些札记整理成医书,二是有空就去轵邑城的医馆坐诊,我可不想把自己的医术荒废了。”
老轩辕王满意地点了点头离开了。
阿珩说:“小夭,娘出征前送给你的项链还在吗?那项链里藏着一本医书《百草经注》。”
小夭说:“娘,那《百草经注》都在女儿脑中,当初我去玉山学艺时,王母硬逼我把它背下,这么多年,我就是靠书上的药理,流落到民间时,才能勉强混口饭吃。”
阿珩拉住小夭的手说:“小夭,都是娘不好,这些年,让你受苦了。”
小夭依偎在阿珩的身上,含笑说:“娘,不怪你,你能回到我身边,我觉得好幸福。”
小夭又说:“现在我有娘了,以后我要自己赚钱,养活我娘。”
阿珩笑说:“我女儿真有本事。”
小夭得意说:“娘,你莫要小看我,我流落民间时,可是靠着开医馆,养活一大家子呢。”
阿珩眸中蒙了一层雾,她搂住小夭的肩膀说:“小夭,这些年,难为你了,你本该同阿念一样无忧无虑长大,却早早为了生计发愁。都怪娘不好……”
小夭反过来安慰阿珩,她说:“娘,我没事,那些事都过去了。等我有空了,把那《百草经注》记载下来。也可以传于后世。”
“好。”
两人开始整理医书。
小夭翻到医书一页,疑惑地皱眉,细看了一会儿,突然大声说:“娘,你来看看这里。神农王记载:当归、远志、生地、独活、铜芸这几味药,若以穿山甲为引,急服。可以救命。”
她又咯咯笑说:“我脑子里又多了一个救命药方。”
“娘,你看这里还记载了几味药材,可以调理妇人不孕不育,只是这里有一味药材:後草,极为稀少,我从未见过。若能炼化成多子丸,那以后世间女子岂不是能少遭罪了?”
阿珩说:“小夭,你这想法不错。你看药书还懂得举一反三,勇于尝试,这点很好。”
阿珩翻了翻医书札记,又说:“我看了这些药书,也是从心底敬佩神农王。这些药性和药方,若流传下来,造福后世,必是功德一件。”
小夭越往后翻越兴奋,她说:“娘,我原在清水镇就是靠调理女人不孕不育为生。如今再研究透彻这些药理,岂不是什么病都能治了。”
阿珩笑说:“是啊,医者仁心。你对药理方面天赋极高,只要沉下心,好好研究,定有成就。”
小夭搂住阿珩的肩膀撒娇说:“娘,你要陪着我。”
阿珩拍了拍小夭的手,慈爱说:“娘当然会陪着你。娘以后定不会让你再吃苦。”
一缕柔光打到屋内,小夭与阿珩母女在屋内整理医书札记。
那画面温馨且美好。
小夭有时陪阿珩住到小月顶研究医书,编写神农王留下来的札记。
她有时就与璟住在轵邑城涂山氏的宅邸。
过几日便会去轵邑城的医馆坐诊几日。
医馆内有一位年长的金大夫,自觉医术高超,眼高于顶。
小夭刚去时,他有点看不起小夭的医术。
这一日,小夭刚进医馆。
一个身着粗布衫的汉子,背着一个年迈的妇人进来了。
那汉子刚进门,就急急喊:“大夫,快点来啊,救救我娘,求求你们了。”
小夭抬头看了一眼,那妇人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还一直不停地咳嗽。
金大夫瞥了眼那妇人,挥了挥手,对汉子说:“小伙,省点钱给你娘买一副好棺材吧。”
汉子有些恼火,气愤说:“你这大夫怎么说话的?”
金大夫叹了口气,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
小夭走过去,给妇人把了脉,又掰开眼睛查看了一下她的病情。
她问汉子:“你娘生病多久了?”
汉子说:“我娘体弱,常年卧病在床,昨夜又感染了寒气,今早就一直昏迷不醒。求大夫救救她吧。”
那汉子说着,就准备下跪。
小夭忙说:“你扶好你娘,我先给她针灸,她醒来后,我再给她开几副药,吃完便会好。”
汉子有些不信,身体怔了怔,赶紧扶好妇人。
小夭不慌不忙,取来银针,在妇人的通天、百会……几个穴位上各施了一针。
半盏茶的功夫不到,妇人就醒了过来。
汉子连忙下跪磕头:“谢谢活菩萨。”
小夭笑了笑说:“不必谢我,是你娘命不该绝。我再给她开一张药方。”
她拿起案台上的笔写下一张药方,让汉子按方抓药。
几日后,汉子扶着他娘来感谢小夭。
母子二人,一进门就下跪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