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科幻灵异>深空进化:族群> 第224章 恶心循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 恶心循环(1 / 2)

rt35-3行星外层。

历时五年的时间,族群首个太空船坞建造完成。

探索号泊入船坞进行检修后,为族群在太空舰船的建造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虽然生物战舰的建造,与这些太空战舰还是有所不同的,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两者是具备共通性。

所以从零开始建造一艘舰船,对于那些将要进行战舰化进化的族群血亲们而言,无疑是一份相当不错的进化经验。

即使不是他们亲自建造的,但是作为族群意识的元完全可以将这份经验转化给他的族群血亲们。

而在rt35-3行星地表上,这里才算的上是真正的翻天覆地。

在生产者们所在的区域之外,大量的工业血亲占据了这颗行星的地表。

许许多多的小型工业血亲正在源源不断的从地表下挖掘矿物资源,他们将这些矿物资源从地下啃食到自己的肚子中,当他们回到地表,就通过“肠道”将这些在腹中进行过简单处理的矿物资源输送到工业血亲的内部进行加工。

从工业血亲中产出的各种物质将被输送到每一个所需的区域当中。

比如地下的石油资源在核聚变的面前,便已经不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了,所以工业血亲会将这些石油的百分之八十都转化为了有机物,用于族群血亲进化的生物资源所需。

一辆又一辆运输物资的车辆不断的在这些工业血亲所在的区域中来来往往。

他们将一些物资集中运输到了一片平坦的平原地区。

在这里,一条又一条长而宽敞的族群血亲正静静的匍匐在地。

这些族群血亲的下方连接着提供能源的聚变反应堆。

他们拥有着长而扁平的身躯,在他们的身体中,有着族群最为先进的电磁加速器官结构。

而当这些物资车来到这里之后,这些族群血亲就像是得到了某种指示一般,集体开始抬起躯体的一端,齐刷刷的以60度的仰角朝向天空。

同时,他们长而扁平的身体两端开始向内折叠,直到折叠到与中间的躯体形成一个九十度的直角之后才停止。

“准备物资填充。”

物资车上的资源被快速卸下,而又很快的根据物资的编号,填充到了这些族群血亲的内部。

而在这些族群血亲的内部,此刻已经有着一个又一个的族群血亲进入到了其中。

这些族群血亲的身体结构非常的特别。

他们有着一个宽敞且中空的腹腔结构,可以在其中装载下十数吨重的物体。

而在他们的躯体的后方,同样存在着一个以聚变电池作为能量供应的推进器。

通过电磁弹射血亲提供的初速度,这些运输血亲们可以轻而易举的突破地心引力的束缚进入到太空当中。

而在完成了物资的运输之后,这些运输血亲又会掉转方向,重新回到rt35-3行星地表,等待下一次物资运输工作。

这些都是元在这几年的时间中进化改造出来的族群血亲。

与原先的纯建筑结构相比,族群血亲所具备的优势明显是更大的。

他们的维修费用几乎为零,没有使用年限,也不需要人工控制。

而且由于体内能源结构的变化,这些族群血亲也不需要通过进食来提供体内细胞所需的养分,只需要在每一次发射任务中吸收聚变反应转化而来的电能,就能够满足他们的生存所需。

可谓是非常的节约资源了。

如今绝大多数的族群血亲都已经更换了自身的能源供应系统,族群之间相互吞食的行为已经不再出现。

只是这样的改变所带来的也不完全都是令元省心的事情。

新生族群血亲的数量出现了一个暴跌。

元觉得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那么用不了多久,母体就要承担建造战舰编队的任务了。

但是这样的太空血亲武器有着一个十分致命的问题,那便是他们是否存在自主行动的能力。

只是即便存在,元也不认为这些血亲能够真正的具有自主进化的能力。

这样的血亲,在元看来是非常没有用的。

所以元也开始强制性施行初生阶段族群血亲的数量保证,以及一个每年新生血亲的数量保障。

但这样的模式,在当前的阶段并不适合施行。

“领袖,如果要供养如此多的族群血亲进行进化,我们在之后的太空航行中,就需要无尽的资源来维持我们的消耗。”

“进化一个战舰血亲所需的能源是相当大的,虽然我们当前背靠rt35星系,拥有海量的物资储备,但是领袖,我们需要非常明确一点的是,长此以往的供应所有族群血亲的进化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由于如今能源结构的转变,基本上所有新诞生的族群血亲都能够在充足的能源供应下活下来。但是领袖,我们要知道,一次生育,一个族群诞生的新生血亲数量是极为恐怖的。”

“如果这些新生血亲都需要进化,那么我们要储备的,就不是一个两个行星资源那么简单了。我们甚至需要大量专门用于储备资源的族群血亲出来。”

“同时,如果我们要保证每一个新诞生的族群血亲都能够成功的进化成为战舰血亲,那么我想,我们具备能够储备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提出这个问题的族群血亲,毋庸置疑是在担心族群会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族群血亲进化改变生理结构后导致初生阶段族群血亲数量的减少,为了保证初生阶段血亲的数量,元将通过调控手段保证其数量存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