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又将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
甚至就连赵吉自己,都有些演算不过来了。
可是,在赵吉思来想去了许久之后,却最终放弃了这般想法。
毕竟这大宋日报,也刚刚开办第一期。
至于那销售的效果,以及大宋境内百姓们对这种文体形式的反响,赵吉这里还一无所知呢。
若在此文体之上承载太多的话,赵吉也怕弄巧成拙。
于是最后,便只能暂且放弃了这般想法。
当赵吉,将大宋日报第一版的底稿定下来之后,便在心中琢磨着,这大宋日报今后的销售渠道,又该有哪些。
原本按赵吉最初的想法就是,让孔有道先行指派几个人,于京城之中多找一些贫民孩童,来让他们充当报童,继而售卖这些报纸也就是了。
可赵吉思来想去之后却觉得,如此售卖之法着实太过粗糙了些。
很容易让人质疑,报纸之上所记载政令要闻的真实性。
最后,经过赵吉的反复琢磨,方才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那就是:
先让孔有道,在开封府的旁边,租下一个小木屋,用以专门售卖这些报纸。
同时在旁处,也可设置一个编辑社,用于接收来自于各地的稿件。
并将那些稿件整理汇总,用于刊登在下一期的大宋日报上。
有了固定的办公地点,那么京城之内的百姓们,对这大宋日报上内容的真实性,也会有一定认可的。
同时,那开封府尹衙门的所在,凡是常驻于京城之中的百姓们,就没有不知道在哪儿的。
这样一来,也更方便京城内的百姓们,前去寻找购买报纸。
……
次日散朝之后。
赵吉就把孔有道叫到了尚书房内,并把自己准备好的底稿交给了对方。
孔有道对于赵吉的安排,在心中自然是不会有任何异议的。
同时他也对手中的这份底稿,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官家所设计的这种文体形式,当真新奇得很呐。”
“而且那上面的故事,微臣在此之前也是闻所未闻。”
“只是这一份的售价嘛,在微臣看来着实有些偏高了。”
“不过,对于京城之中百姓们的接受情况嘛,微臣这里却也不敢断言如何。”
“不过官家对微臣刚刚所说的,将那销售点设立在开封府尹旁,这却是微臣极为赞同的。”
“毕竟有那开封府衙门立在旁边,对京城之内的百姓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可信任的象征。”
“所以那些百姓们,十有八九也是不会怀疑,这报纸之上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
“昨日,微臣从此处离开之后,便去联系了那些会活字印刷术的工匠们。”
“而他们给微臣的反馈都是,十分喜欢这种营生。”
“且极其愿意,与微臣这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赵吉在听完了孔有道的讲述之后,心底也十分满意:
“既然如此,那孔爱卿你便尽快去主持这项工作吧。”
“尽早将这大宋日报的第一版印刷出来,售卖出去。”
“到时候,也看看京城之内的百姓们,对于这种文体形式的接触程度,到底如何。”
……
次日傍晚时分。
孔有道那里便在诸多工匠的帮助下,足足印刷出来一千份大宋日报。
而后,那些工匠们又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将新印制出来的大宋日报晾干、装箱。
次日一早。
就将那些报纸,搬到了开封府府衙旁边,早就租好的一间小木屋内,并正式挂牌销售了。
来往于附近的普通百姓们,由于每月的收入有限,且那大宋日报一份便要一百五十个铜子儿。
所以,即便那些普通百姓们,对那所谓的大宋日报再怎么好奇,却也仍要掂量掂量口袋里的铜子儿,到底够是不够。
而穿行于街头的那些富家公子哥呢?
他们平日里关心的,就恰恰与那些普通百姓们相反。
就怕自己买的那些东西,无聊、没趣。
至于那价格吗?
于他们而言,当真就是无所谓的。
当那些富家公子哥们,路过开封府尹的时候,立马便发现了立在开封府旁,刚刚开业不久的大宋日报报社。
好奇心,一下子就被那些成捆成捆的印刷物,吸引了过去。
走过去之后一问价格,当真便宜得紧。
随后想也不想,便连买了三四份。
不仅自己看一份,连带着跟在他身后的狗腿子们,也每人发了一份。
位于大宋日报的正面,那些即将削减普通百姓们缴税金额的政令消息,对那公子哥而言当真没什么兴趣。
所以那公子哥,撇嘴摇头之后,便将大宋日报翻到了另一面。
见最左面的一大板,却是上万字的新奇故事后,便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
这一读之下,却不禁让那公子哥读的,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毕竟那《神话》故事中的某些设定,于这个时期的人来说,确实太过新奇了一些。
而那些富家公子哥,作为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大宋人士,初读之下不予理解,也是很正常的。
可是,随着那些公子哥阅读时间的渐渐拉长,对《神话》故事内容当中的主旨,也渐渐了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