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没有这一场不休的战乱,德清县李德记商行的二少东家李青云可能依旧会是一个在家磕头温书、准备应试的一名普通学子,只等他日榜上有名,凭青云而起,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这位李二郎家境优渥,这让他没有大部分人为了生计而产生的烦恼。只是生性好动的他从小便不是很爱学习,让他的叔父李德钊颇为的忧心。
一方面担心时年十四岁的他在学业上静不下心来,完成不了他大哥的遗愿;另一方面又担心过于严格的说教会刺激到少年敏感的内心。唉,他这个叔父不好当啊。
李姓本就是德清县本地有数的大家族,家族肥田族产很是不少。
二十年前,李青云的父亲李德彦多年应试一朝得中,虽说只是低低得取了个中下排名,但是经过李家上下打点,加之李德彦学问不行却是天生活络,几转之下,李德彦调任家乡,当上了个父母县官。
这下李家更兴盛了,在德清一带很是风光了几年。
可是运去英雄无可计。
先是因为常年伏案、本就体弱清瘦的李德彦在一次暴雨天视察江堤的时候不慎摔跤磕到了头,病榻上挣扎了数日终究还是撒手人寰;
再有李田氏心中悲苦、思念丈夫成了疾,眼见儿子无病无灾长到了十二,彷佛放下了什么似的,一封离别书,一根白绫索,竟是跟了丈夫去了。
这下子原本好好的一个家瞬间只剩下可怜的李青云一人,真可谓是命运弄人。
好在他的叔父李德钊和婶娘李王氏都是良善忠正之辈,不仅把李青云收在身边细心照养,日常的吃穿用度更是比自己的儿子只好不差,李德彦留下的遗物也是全部归入李青云名下,没有一丝一毫的觊觎。
这既是李德彦、李德钊两兄弟自幼兄友弟恭的原因,也有李德钊在兄长庇护下商行做大的回报,更有李德彦临终托孤的因素。
不管怎样,李青云的童年虽说可怜,但在叔父的全力培养下,倒也长成了个明事理、懂感恩,身高体壮的大小伙子。
只是眼下,一身力气的李二郎却是在哼哧哼哧的推动着陷入烂泥路的大板车,迸溅的泥点混合着雨水、汗水流满了全脸,好不狼狈!
勿怪他人,战火波及至此,小小百姓有何奈何?
南边的军队连下两地要冲,兵锋直指宁川府,而宁川府西南的属地德清县更是岌岌可危。
自古兵过如梳,匪过如篦,李德钊是个知时事的人,当即下令全家老小齐撤退,跟着家族队伍北去顺安府,投奔在那里为官的族内堂兄。
只是天不凑巧,一场连天大雨阻碍了心急如焚的避祸队伍的行程,原本还算不错的官道瞬间成了烂泥地,任凭拉车的驽马怎么拖拽、怎么使劲,都只能龟速前进。
原本还算齐整的家族队伍不多时变成了稀稀拉拉的一支支小队伍,由各自的领头人聚在一起前进。
这下,原本还在车棚里躲雨的李德钊坐不住了,他赶紧吩咐手下的伙计佣人帮忙推车,好加快一点前进的脚步。
李青云自然也是没有袖手,阻止了肥胖的叔父下车一起推车的打算,跟着堂哥李青书一同站在了拉家当的大板车后面使起劲来。
一时间,人群的呼喝声、畜生的响鼻声、车轮的吱嘎声、风声、雨声。。。组成了一幅忙碌的景象。
“踏踏踏踏”突然道路的前面急奔回来一匹大马,马上的骑手边骑边高呼道:
“德钊老爷,德钊老爷!不好了!前面有强人拦路,讨要过路钱,族长正在和那伙人谈判,吩咐我向大家传话,安排点人手去前面助阵呐!”
本就在车中心情焦急的李德钊一听这话更是烦躁无比,本就微皱的眉头更是狠狠拧成了一个“川”字,心中暗骂道:妈的,这都什么天了还有人来剪径,真是没有王法了!
如此想着,他略微迟钝的跳下马车,挺着大肚子刚想点几个护院师傅过去瞧瞧,只听到身后一个年轻有力的声音响起:
“叔父不用担心,请叔父在此稳坐全局防止有歹人袭击家眷,前面的事就让青云去吧。”
说话之人正是李青云,他刚刚听到骑手的喊话,心中是既担心又兴奋。
一方面恐怕强人厉害,害了亲友性命;
另一方面连日赶路早就枯燥无比,加上天下大雨推车推的心头火起,正想找事活动一番手脚,有这样助阵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只是他向来机灵,知道叔父老于生意,最担心的还是自家人安危,如果家族和自家人都陷入困境,他一定是要带着家人脱困为先的,于是就先说了他的担心,再来主动请缨,好代替叔父去助阵。
这样一番说辞显然让李德钊也是认可的。
他知道李青云从小好动,缠着衙门班头学了几年点拳脚,确实有点功夫在身上的。
只是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他也担心这个亲侄子有危险,于是叫来两名多年的护院老人和四名得力伙计,安排他们跟着李青云一同去。
得到叔父同意的李青云自然是高兴的,兴冲冲地和两名护院师傅带着伙计们认镫上马,响鞭一阵就向着前方冲去。
被甩在身后的李德钊还在大喊道:“青云慢点,一定注意安全,能用银子打发就一定不要动手!”
只是这话有多少落到李青云耳朵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一阵马蹄声过后,手持一条包铜哨棒的李青云和两位护院师傅就已经冲到了大队伍的前方,左右也是陆陆续续赶来的各房亲族,纷纷拿着各式棍棒、锄头前来助阵的模样。
作为原知县老爷家的公子,李二郎的名头还是很响的,认识他的人确实不少。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