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北行省,治所和林。
这座昔年大蒙古帝国的国都,乃是十三世纪中叶世界的中心。
自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打败阿里不哥后,将政治中心南迁汉地建立了元朝,和林自此不再是首都,逐渐走向衰落。
元朝灭亡之后退据和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政权仍以和林为首都,然而蒙古正统大汗威望不存,大小部落互相征战厮杀,蒙古诸部分崩离析,鞑靼与瓦剌两部蒙古贵族之间相互攻伐,和林遭受战火波及更是逐渐没落。
直到明廷一战击溃鞑靼瓦剌,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派遣大量军民抵达和林,重新修筑这座历史古城,和林因此恢复了些许荣光。
朱高煦一行人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堪堪抵达了和林府城。
布政使于谦、按察使徐滨、指挥使张信等人率大小官员早已在城门口翘首以待,等待太子殿下大驾光临。
其实他们也想不明白,这位太子爷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千里迢迢地突然赶来岭北。
岭北并无大事发生,那太子爷突然跑来做什么?
咋滴本性复发了啊,想学一学你那位父皇,没事儿来漠北草原上面撒撒欢?
“于大人觉得,太子殿下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徐滨忍不住开口低声询问道,目光有些凝重。
他本是建文遗臣,而后潜入南京准备刺杀永乐皇帝,结果刺杀没有成功不说,还因此牵连出了建文皇帝,最后两位皇帝握手言和,他们这些靖难遗孤也全被赦免。
徐滨先是与孙若微一同主持靖难遗孤的迁徙工作,完事儿后又跟着汉王朱高煦与聂兴等人千里疾驰杀来了草原。
然后徐滨就回不去了,恰逢朝廷刚刚收复草原,徐滨也渴望用自身才华造福黎民百姓,所以干脆留在了岭北布政,渐渐晋升为了岭北按察使。
只是这一待就是七八年之久,徐滨也有些烦了。
岭北局势复杂,百姓更是汉夷杂居,所以矛盾冲突不断,烦心事情太多了。
徐滨很是怀念他和聂兴孙若微闯荡江湖的逍遥日子。
嗯,不知道是不是在怀念某个女人。
于谦扫了徐滨,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
“未曾接到过消息。”
“太子殿下应该是突然前来。”
对于朱高煦这位太子殿下,于谦心情也很是复杂。
他也早就得知,当年把他科考名次压到最后的人,正是这朱高煦。
而后把他发配去交趾为官的人,也是这朱高煦,随即不久让他一跃晋升为布政使之人,还是这个朱高煦。
于谦就有些纳闷了,他和这汉王爷从未有过任何交集,为何朱高煦就是一直紧盯着他不放呢?
虽然说于谦对这些安排并不抵触,可是他也想回家去看看啊!
从交趾到岭北,他已在外为官近十年之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人。
至于指挥使张信,现在只有一个念头。
趁着太子殿下突然驾临岭北,哪怕是跪在地上卖惨,他也不要在这鬼地方待了。
张信可是永乐皇帝的心腹近臣,当年隆平侯在南京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滔天人物,日子过得可谓是逍遥快活。
结果就因为这朱高煦的一句话,他被强行按在这岭北至今,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罪。
张信是真的害怕了,所以只要让他回到大明,哪怕削了他的爵位,他也在所不惜!
这鬼地方,压根就不是人待的啊!
三人各怀心思,思绪万千。
正当这个时候,远处一队铁骑疾驰而来。
“来了!”
于谦低喝了一声,一众官员顿时惊醒,迅速收敛起了思绪,眼巴巴地看着来人。
待得铁骑行至近前,众人当即跪倒在地。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朱高煦笑着摆了摆手,“诸位镇守岭北有功,快快请起!”
翻身下马之后,朱高煦首先看向了于谦。
记忆里面,于谦还是个热血澎湃的年轻小子,如今经过了十年磨炼,已然蓄起了胡须,整个人不怒自威,多出了几分成熟稳重。
“于廷益,这些年你辛苦了!”
朱高煦感慨万千地叹了口气。
于谦听后依旧面无表情。
“太子殿下谬赞了,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这些都是臣该做的。”
“臣等已为殿下准备好了接风宴,还请殿下移步!”
虽然说于谦并不喜欢这种排场,但朱高煦毕竟是当朝太子,该有的礼数并不能少。
朱高煦听后欣然点头,随众人进入了和林。
瞧见这座繁华喧闹的塞外城池,朱高煦再次感慨了一番。
“当年这和林可是大蒙古帝国的帝都,整个世界的中心!”
“那时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
“罗马教皇的传教士、南宋朝廷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马队、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佛殿、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蒙古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世界各地蒙古大军……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从中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南亚诸国抢掠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珠宝,数以万计!”
“只是可惜,不见当年荣光啊!”
听见朱高煦这番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