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有一个现象,简称为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什么意思呢?可能是国家高层的一个想法,就会导致中底层大量的相关人员随之奔波。
特别是像阿瑟这样拥有巨大权力的国家君主,阿瑟的一句话甚至能让整个澳大拉西亚为之动起来。
这其实也是双刃剑,如果将这种权利使用的好,就有可能将国家推向更加强大的方向。
但如果使用这种权利的人只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很有可能就将国家推向深渊,万劫不复之地。
好消息是阿瑟对于自己下达的各种命令基本都经过深思熟虑,有不确定的还会召集内阁政府或者其他官员进行商讨。
虽然阿瑟有着来自于后世各种各样的经验,但毕竟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犯错的可能。
不过作为一国之主,阿瑟拥有大量的属下和政府官员可以进行讨论,这些官员本来就是做这个的,阿瑟用起来也相当顺手。
在阿瑟决定大力发展有声电影的决定之下,澳大拉西亚的三大电影厂和相关的科研人员迅速动了起来,几百名文学从业者包括各种各样的作家,小说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是艺术家等等,全部被聚集了起来。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编撰关于澳大拉西亚民族的故事,来宣扬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
故事可以参考相关的史实,也可以自己胡编乱造,反正让人看起来比较真实就可以。
只要遵循民族统一,民族团结这个大背景,阿瑟允许他们对于民族故事进行一定的架空,甚至胡编乱造也可以。
反正澳洲这片地区澳大拉西亚说了算,也没有国家会来和澳大拉西亚抢夺这片地区的历史说明权。
被召集的专家对于这项任务很是重视,因为他们得到了消息,他们所编撰的故事不仅会被改编成有声电影,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播放,甚至还会挑选其中比较好的,加入到澳大拉西亚的课本当中。
这些专家也有可能伴随着他们编撰的故事,在澳大拉西亚流芳千年。
毕竟他们已经选择加入澳大拉西亚的国籍,谁不愿意在这个国家拥有不错的名声呢?
悉尼,皇家电影制片厂。
皇家电影制片厂是王室财团控股最多的电影厂,占股比例达到了百分之百。
当然,其他两大电影厂,维多利亚电影制片厂和澳大拉西亚国家电影制片厂都有王室财团的背景,可以说在电影厂方面,王室财团是背后的大boss,三大电影厂其实也是王室财团的内斗。
不过这种竞争是被允许的,一些商业竞争也能让行业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
总比一家独大,让市场垄断导致影片的质量以及各项服务降低要来的好吧!
卡伦是皇家电影制片厂的职业电影放映员。所谓的电影放映员,其实就是带着放映电影的设备,到没有电影院的小城市或者农村,给那些人放电影。
最开始是因为电影公司为了推广电影,扩展自己的渠道而去乡下和小城市做的推广。
时间长了之后,部分人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娱乐方式。一些村庄的人们往往在有钱的时候各自凑点钱,来邀请电影放映员放一场电影。
在澳大拉西亚,能够看电影的可不多。要是能钱请放映员到自己的村子里放一场电影,那村民们可要吹上一年都不嫌多。
但对于那些电影放映员们来说,小城市还好,起码交通非常便利。据部分偏远的村庄放电影特别麻烦,毕竟这个时代电影放映员的家当加起来一辆马车都拉不完,去小村庄完全是找罪受。
但没办法,这是电影制片厂扩大市场的策略,也是这些电影放映员赖以生存的工作。
值得庆幸的是,放一场电影的价格不便宜。甚至如果算上前往偏远地区的路费和费,放一场电影的开支,相当于澳大拉西亚一个普通工人大半年的收入。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村庄和小城市在放映电影的时候都会选择众筹的原因,没办法,随便一场电影的放映就需要三十澳元以上,这可快要接近澳大拉西亚的人均年收入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像卡伦这样的电影放映员,平时的生意其实并不是太好。
虽然一次电影放映就能让他们赚到普通澳大拉西亚人至少两三个月的收入,但问题是对于那些小城市和村庄来说,可能一年放映电影的次数也就一两次,甚至好几年才会有一次。
这也就导致了卡伦的生意基本上是两三个月能开张一次,综合下来收入也只是维持在澳大拉西亚人均收入水平线左右。
如果不是卡伦偶尔找机会在城市的广场放一场电影,吸引上百人观看,赚取一点额外收入的话,恐怕卡伦的年收入也就和普通人差不多。
不过尽管这样,卡伦仍然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工作。虽然目前放映员的工作并不容易,但总体的收入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
前几年像卡伦这样的放映员,甚至大半年都找不到一次放映的机会。偶尔偷偷在城市的广场上放映,还担心因为抢城市中电影院的生意,被电影院的人举报。
在总电影市场一直呈上升趋势的前提下,卡伦自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职业。
更何况加上在城市中偷偷放电影的收入,卡伦的年收入几乎是人均收入的两倍。这样的高薪职业,无非就是辛苦了点,卡伦又怎么会愿意放弃呢?
刚刚放完一场电影,准备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的卡伦,突然接收到了来自皇家电影厂的通知,要求所有电影放映员尽快到皇家电影厂集合,有重要的事情公告。
这一消息让卡伦直皱眉头,毕竟除了有新影片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