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船“硿硿硿”摇啊摇地往镇上跑,眼瞅着这片木排的人都跑完了,他们算是跑最后的人了,海爷瞅着眼里也闪过一丝焦急,把唐昊换下来休息,他亲自去舀水,扑拉扑拉地就是舀得挺快的不一会就见底了。
腾出手休息的唐昊站直身子,随着浪涛一起,起起伏伏,看着七喜搁那儿撑着船舵把控着前进的方向,可把唐昊羡慕的紧,这算是唐昊到达建州后为数不多的遗憾,还没有亲自掌舵开过船。
唐昊他们这艘小木船建造于新纪元历3001年,已经服役二十余载。
船长六米六,船舱宽二米二,船舷高一米四,吃水三十公分,船头尖尖角下方有个小仓库用于平时堆放杂物,船中央一半露天摆了个麻将桌方便大家海上赶路的时候打麻将,另一半船舱带斗篷方便囤积水产,也是渗水的地方,放上木板也能囤积运输物资。
再就是船尾了,一台柴油内燃机,主要负责给二十二公分半径大小的螺旋桨叶片提供动力,一台发电机,一个铅芯蓄电瓶电源,平时蓄电,启动的时候负责供发电机转起来,不用每次手摇柴油机,夜间还给船篷顶部探照灯供电。
最后还有一杆舵,一根铁杆子,尾部焊了一把十五度倾斜的不锈钢铁片,平时跟螺旋桨连在一条线上,转弯的时候能左右四十五度摆动。
小破船“硿硿硿“地往前冲,就是今天浪比较大,一会天上一会儿地下的,浪打浪能窜一人多高,给唐昊整的提心吊胆的,好不容易才到了岸边。
临近海岸,需要沿着别人专门开辟的通道前行,大概也就两条船那么宽,剩下的地方都被他人承包养牡蛎,高低串着粗竹竿插到海里淤泥里,密密麻麻套上麻绳,就会附着很多牡蛎,青贝,每次下午退潮的时候就能看到好多人划着小船去这些裸露出来的麻绳上摘取青贝牡蛎等海产品。
木船靠岸,到了每一次的停船冲刺环节!
为了防止涨潮的时候木船被掀翻,大家停靠的时候都会尽量往海岸淤泥斜坡之上冲刺,越高越不容易被浪打跑。
七喜摆正船舵方向,唐昊,花娘,杜四在海爷的口号下,大家齐齐站在船舱中部偏后,在木船船头刚冲出水面的时候,海爷一声“跑!”,大家一起迅速往船头冲刺,小木船尾部也一下子上浮二十公分,七喜立即加足马力,硿硿硿地木船成功上岸。
杜四抱着麻绳从岸边石墙铁勾上将牵引绳系好,另一头递给海爷,绑在船头木栓上。这时七喜也把柴油机摇手,蓄电瓶给拆下来放船头货舱,盖好,锁起来。然后大家踏着旁边其他的船,慢慢往岸边走去。
一路上早已见不到几个人影,大家都跑罗源县城里躲台风去了!
唐昊几人也行色匆匆赶路起来。窜上岸堤,穿过小镇老街,绕过城隍庙,就是客运汽车站了,说是客运站也就一块篮球场大小的硬化土地,口子上竖着一块站牌写着“源江”。旁边是城隍庙的大棚子后院,有着几尊鎏金菩萨,寺庙围着柱子修建了两排长凳,这会儿正有七八个人搁那儿坐着。
等海爷过去问了才知道,今天车子晚趟了,还得一个多小时才到。
正好,宜迟不宜早,没错过就行,唐昊一行人搁这儿等了起来。大家一交谈,发现大家都是这片近海鱼排上养鲍鱼的,还都是老乡,都是黔洲过来打工的。
唐昊他们一行人里面,就唐昊是渝州人,七喜稍长唐昊几岁,也是黔洲人士。
海爷快退休的年纪,一副黝黑的造型,头发稀疏,但是嘴角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跟杜四和花娘两口子都是来自滇省大理州。
听杜四说他们那里可好玩儿了,一年到头都能吃上蘑菇,家家户户养着好多小黄牛,没事就宰了吃肉肉,村里边呢小姑娘也是热情大方。杜四叫唐昊抽时间去他们家玩,年底去他家吃吃杀猪菜,还要给唐昊介绍水灵呢小姑娘给他做媳妇。
七喜哥家里就不得了,他告诉唐昊暑假要去他家玩才好,是避暑胜地,最热不到28℃天气,夏天家还得盖起被子睡觉,给唐昊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海爷也告诉唐昊,海爷家里现在就装了两台电风扇,不是装不起空调,是他们那里用不上这玩意儿,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让唐昊好一阵儿向往。
聊着聊着,中巴车总算来了,下午一点半,唐昊总算赶上了奔赴县城的客车。后面又赶上趟上了几个人,基本上这片海里的人跑完了,镇上的人大多数都跑县城去了。
唐昊他们这次破浪前行,平时一个半小时的船程,这次花了两个多小时,本以为得错过最后一班客车,没想到客车晚点更严重,现在奔赴县城,也算是圆满了。
唐昊的心情轻松了下来,他坐在车座上,看着窗外面的景色。沿路的风景险峻突兀,让他想起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爬山的经历。总有怪石嶙峋,江河两边悬崖峭壁,长年经历河水以及江水的冲刷,除了突兀的岩石,山崖上面不生长一颗杂草。
去罗源的路上亦是如此,突兀的山石,垂直的悬崖峭壁,光秃秃的山坡,难怪沿海不搞种植,台风和盐碱地气候实在难以发展水稻玉米种植这个产业。
海风轻轻吹过,让他想起了海鸥的叫声,那是一种自由的感觉。
随着车子的颠簸,唐昊陷入了发呆沉思。
U字形的山道,大急弯,小急弯,伴随着一耸一耸的颠簸,上山下山的刺激,总算是在下午四点半到达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