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廷推结果让张元祯来当翰林学士,回头还要廷推个人去掌南京翰林院事,还不够麻烦的。
重点是这个张元祯还不是他们的人,是徐琼举荐上来的,到了京城也不可能会按照他们的行事逻辑去办事,那用不用此人其实就不重要了,现在皇帝明显也是跳过徐琼,直接跟内阁商量,咱妥协一下,先晋升王鏊,回头等杨廷和回京城后再把他也提升上来,皆大欢喜。
至于徐琼的诉求?管他呢!
刘健想了半晌,点头道:“若陛下真有意如此用人,内阁倒也可以支持。请戴公公回禀。”
“好,好。”戴义并不觉得这种私下的勾兑有什么不妥,这也是廷推的一种方式,在皇帝和大臣之间有用人嫌隙的时候,做个折中,私下先商议好,朝堂上再于人前做个样子……除了徐琼和少数几名大臣心里可能会有刺之外,别人谁会管呢?
戴义这边即将要走。
李东阳问了一句:“辽东最近可有消息?”
“没有。”戴义笑着摇头,“按照张先生的推测,估计就在最近几天了,稍安勿躁。”
“呵呵。”笑的是谢迁。
他这笑容中带着些许的奚落,大概是在觉得,这三月马上就过去了,难得陛下和你戴公公还相信他的预言能兑现?
别是白折腾一场啊。
……
……
戴义一走。
内阁三人马上又开始小圈子内部会议。
“陛下此举到底是何用意?”谢迁直接问道,“若要用杨介夫,现在便用,不用的话大可也不用,陛下坚持用王济之,我等也不能说什么,何以要来这么一出?”
刘健想了想,摇摇头。
这事怎么看都不像是用正常逻辑能理解。
“宾之,你作何见地?”刘健关键时候也不得不仰仗于李东阳的多谋。
李东阳摇头,叹道:“陛下此举,给我一个感受,那就好像是杨介夫回川蜀一趟,就回不来了。”
“嗯?”
刘健眉头紧锁。
听这意思,皇帝好像是要找人在半路上把杨廷和给解决?不然的话怎么让他回不来?
“而且给我的感觉,陛下是出自善意,而非恶意。”李东阳补充了一句。
你们俩可别瞎想哈,我可没说陛下要把杨廷和给做了,别说是当今皇帝,就算是再昏庸无道的皇帝,也不能因为杨廷和跟他的用人有冲突,就直接下黑手杀人吧?这也太不讲道理了。
再说朝堂的争锋,也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谢迁道:“有没有可能,陛下是想调介夫去南京?”
这话,让刘健和李东阳也思索了一下。
虽然皇帝说可以在杨廷和回京师之后,晋升他当翰林学士,但也没说一定要留在北翰林院中叙用,难道以翰林学士调南京掌南京翰林院事,不也是一种用人?到时还可以拿王鏊已在北翰林院中做事沉稳深得朕意人心等理由,说王鏊不可撤换等……
这种事,皇帝在用徐琼替代倪岳为礼部尚书时,已经干过一次。
李东阳道:“此事也要有所提防,不能让陛下调介夫去南京。同时也要顾虑陛下对于用人事,令翰林院上下人心浮动,要于乔去安抚一番才可。”
“好。”
刘健马上明白李东阳的用意。
虽然我们内阁明白,这是跟皇帝“勾兑”的结果,但下面的大臣,尤其是翰林院体系的人可能不会这么想。
他们会觉得,陛下想用谁来当翰林学士就用谁,甚至正统派系举荐出来的杨廷和都要被发配回乡赋闲四个月,这简直是对我们的敲山震虎,那以后我们做事还是要多心向皇帝,不能事事都听内阁的……
一旦下面的大臣有了这种想法,对内阁三人来说,文官的队伍就不好带了。
这时候就需要有个能言善辩的过去安抚一番,陈明利害,而此差事也必由尤侃侃的谢迁莫属。
……
……
当天是新科进士分拨各衙门办事的
唐寅观政于工部,他从工部出来,回到自己临时的住所,心情也有些糟糕,毕竟最近还要去张周府上“拜师”,或者说是叫去拜师兄。
这是他自己输了的结果,本也不该怨天尤人,但奈何他现在连点像样的拜师礼物都买不起,再加上想到张周张扬的模样,唐寅觉得自己跟张周犯冲,说是什么张周对他有恩,但世上之人最不想面对的就是恩人,也最不想去报什么恩。
最好未来一辈子都不见才好。
“伯虎……”
就在唐寅打开租来小院的门闩,准备进内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巷口的方向传来。
一个人一脸激动朝他奔过来。
正是已有近一个月未曾见过的老熟人徐经。
此时的徐经,仍旧是一身华贵的衣衫,就算是被发配到地方为小吏,徐家也是家大业大,再加上举人的功名没有被剥夺,徐经仍旧可以衣着得体出来见人。
唐寅皱眉。
其实他现在不想跟徐经扯上太多关系,就在于徐经自己也承认曾在去拜访程敏政时给过程家人金子,要不是徐经此举,他唐寅也不至于差点因鬻题案给整垮,唐寅虽然觉得少了徐经这个大金主自己日子是过得清苦了一些,但好在是可以让自己安心当官了。
对他来说,考中进士可比有人资助重要多了。
“怎么是你?”唐寅为了面子,还是要招呼一下徐经的。
徐经哭丧着脸道:“伯虎,你可让我一顿好找啊,这京城大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