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国的有序撤离,赵国军队也开始慢慢进入寿安道,接管这一方的秩序。
而房榆道在寿安东面,所以赵军先进入寿安道,一步步稳扎稳打向东推进。
夏国也不是直接撤,而是分批量的,一边阻击一边撤离,所以赵国的推进并不快,不能大举侵入。
邵国良也是怕战线开脱过长过快,所以并没有追击和提速,稳扎稳打的,让赵军驻足留在寿安。
随着地盘恢复,世家就开始抢地了,
寿安也不止一个邵家,各种家族手快有手慢无,都参与到了这个过程,一个县一家独大的还好没有霸占一个县全部土地的意思,象征性的会给百姓留点地。
不是一家独大的,土地的划拨就是争先恐后,大范围超量的进行划分,生怕被别的世家占到一点点,那就是自己亏了。
不仅存在占有土地远超之前所有土地,而且存在严重的重复收粮问题,让人知道人的坏,可以坏到哪一种程度。
例如当初夏国接管两道,这两家人投降或逃走得到的两家人的粮库,这段时间就一直在运粮食,在赵国进攻前,带不走的都分给了百姓。
现在赵军回来了,这两个世家的人也回来了,得势了,但是两家都向百姓要求交粮,不交粮就杀,反正百姓是野草,杀不绝就行。
有大批的百姓就被要求缴纳双倍的被分配粮食,以至于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
有所抵抗的,死的很惨,甚至灭门,被指责刑罚太重,世家说不过去的,就是百姓全家都是夏国锦衣卫。
反正各地都是混乱的,百姓重新变成雇农,奴隶,为了震慑这些人,世家们对反抗的人给予最大最严厉最恶毒的残害。
砍头,活埋等等一系列做法,当着所有人的面,宣读罪状,然后处决,一时间人人都是锦衣卫,夏军对合作的世家没有伤害,回来的世家不吝啬对这些投降夏国的人进行最大伤害。
不是没有人起义反叛,大量起义的人,小到一个村,大到一个郡,到处都是起义和叛乱,不成规模还好,一成规模碰上玄甲军就只能被镇压,这些都是一些杂兵,又如何撼动得了这些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中的正规军。
小规模的反抗比不过世家的私军,结果是更加残忍的杀害,这是有效果的,老百姓这才明白,深刻的明白,没了夏国,这些所谓的反抗军,真的啥也不是。
夏国可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有些接管的时候还闹出过笑话,在世家的挑衅中吃过暗亏,让某些幸灾乐祸的人捧腹大笑。
可是没了夏国,没了夏军,不管是小有土地的人,经营买卖的商人,面对凶残的世家联合官僚和赵军,才明白不是谁都可以笑的。
夏国统治的时候并没有刻意的让利,全民利好,庄询也只是追求王道之路,并不是大同之路,但是想要百姓活个人样。
这些小有余地和资产的人家并不觉得夏国比赵国好多少,就像是姚宗文他们扮演的,说出老百姓的心声,也只是典型。
城头大王旗变化,好一点差一点的政策,这些人都逆来顺受习惯了,大多数城里人其实舍不得自己根基。
直到看到最无耻的世家和官员勾结,庄询只发过粮食,这些人不仅要求上交远超发放的粮食,还有钱财金银,份额巨大。
许多人富农和小地主原本残存的一些土地也被夺走,哪怕拿出原本赵国的地契,也被判为补偿占用世家的土地了。
原本还能过小日子,夏军来没改变什么,赵国回来,直接变成贫民,极端点就家破人亡。
百姓似乎接受了土地被夺走,自己重新成为雇农,再次给人做牛做马,不得翻身,心中的怒火也只能心中燃烧,一旦表现,全家丧命。
于是再也没有平民立锥之地,世家彼此杀害人口,争夺人口,要人为驯化出一群温顺的百姓,再也没有叛乱。
杀出一个朗朗乾坤,杀出一个永远顺服,杀出一个秩序大道。
这一场清洗缓慢而持久,赵国在寿安的做法也传递到了房榆道,引起了百姓的恐慌,原本还观望认为没事的老百姓,这下全慌了,这种情况,还呆在房榆,这是找死呀。
之前还觉得故土难离的百姓不觉得故土难离了,之前觉得冀州苦寒之地的也不觉得冀州苦寒了,反正就一个字,逃。
报名迁居冀州的百姓已经把官衙挤满,他们不要什么优惠条件了,他们不怀念家乡的风土人情了,他们也不要自己的爹娘祖坟了,更不要手里的一亩三分地了,他们只要离开房榆道,去夏国,哪怕分到的土地不肥沃,哪怕生活质量就下降很多。
这倒是把夏国的官员们弄的猝不及防,这人口和分量,可不能轻易答应,只能上报接收,但是说好一批批来,于是实在害怕留在这里百姓组团肉身自己翻越障碍前往夏国,凸显了一个趋利避害。
百姓确实被雷霆手段吓住了,太吓人了,打又打不过,给自己出气的人也没了,结果就是四散而逃。
再不逃,没机会逃了,寿安道逃走的会被冠以通敌卖国的罪名处决,想逃成了一件风险巨大的事。
随着世家重新稳固政权,控制的区域逃走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没控制的区域却是整个村庄,整个乡镇的溃逃。
赵国的土地再肥沃,没有一寸属于百姓,那么百姓又怎么会留下来,他们的土地也只有夏国会承认。
现在百姓也知道,没有了地契,老爷们就会开始自己作画,他们说画多大,县官就会划多大。
不对,有没有地契都不重要,老爷们想要,有地契也是老爷的,也只有夏国官员有锦衣卫监察,不敢有这种动作,有也是偷偷摸。
谁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