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5章 辽国毒瘤(1 / 2)

“冷战!”

范正的灭夏之策立即让大宋朝堂拍案叫绝。

此策一出,既可以避免辽国的干涉,又能持续的削弱西夏,一旦大宋得到了机会,那就是消灭西夏之时。

当然唯一的麻烦就是西夏不会坐以待毙,定然会极力破局,大宋需要防备西夏的反扑。

“微臣认为此策虽佳,然而却治标不治本,按照大迂回战略,大宋想要收复西夏必须要出兵,辽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到最后,大宋还是需要共同面对辽夏联合。”章惇皱眉道。

满朝众臣顿时默然。

任谁都知道想要,如果大宋想要灭西夏,总有一日将会面对辽国。

范正点头道:“章大人所言甚是,大宋想要灭掉西夏,辽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而大宋想要以最小的代价灭掉西夏,除了用冷战来削弱西夏的实力之外,还必须确保大宋在灭夏之时,辽国不会插手。”

“这不可能?”

曾布嗤之以鼻道,西夏辽国狼狈为奸,每当大宋只需进一步就可以灭掉西夏的时候,辽国就会出面调停,纵容西夏继续拖住大宋,让大宋保持虚弱。

范正自信道:“没有什么不可能,臣有上中下三策可以让辽国坐视大宋收复西夏。”

“上中下三策?”

满朝大臣狐疑的看着范正,他们承认范正的邪方有些邪门,然而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又岂能是一人之力轻易撬动的。

“范太丞请说!”

赵煦则对范正信心十足,当下朗声道。

“上策自然是大宋自身强大,无论是想要收复西夏还是威慑辽国,皆需要大宋武力强大,如果大宋能够恢复汉唐时的强大实力,哪怕是辽国心生不满,恐怕也不敢对大宋动武。”范正正色道。

“这还用你说?”

满朝大臣嘴角一抽,他们自然知道这个道理,然而以大宋以文制武的背景下,放任大宋武将势力蔓延,是满朝上下不愿看到的。

范正点头道:“如今大宋已经有了震天雷,再重视武举和武学,诸将文武合一,大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就是大宋灭掉西夏之时。”

“二十年!”

百官微微颔首,二十年的时间,对西夏的冷战定然已经起了效果,如此一来,倒也能够接受。

赵煦眉头一皱,他刚刚即位,自然不愿意一下子等待二十年。

“那中策呢?”赵煦问道。

范正,朗声道:“中策就是离间辽夏之间的关系,如今大宋已经用丝绸之路的利益让辽夏产生了裂痕,医家最近一直在研究祝由术、观察人的性格,发现西夏小梁太后又是一个狂妄自大,见识浅显、暴躁易怒的女子,再加上大宋不断对西夏冷战,持续削弱西夏,则可以进一步刺激小梁太后,要不了多久,辽夏必有分歧,一旦两国关系破裂,那就是大宋灭西夏的时机。”

在医家对小梁太后的心理分析下,认为小梁太后性格极为乖张,当年夏惠宗李秉常英年早逝,其年纪轻轻骤然掌控大权,行事极为狂妄。

小梁太后明明靠梁家才在西夏朝堂站稳脚跟,这些年已经隐隐约约有抛弃梁家的倾向,转而向辽国求亲数次而不得,在大宋步步紧逼之下,小梁太后必定方阵大乱,日后和辽国反目并不为奇。

苏颂点头道:“此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毕竟小梁太后虽然性格乖张,如果大宋步步紧逼,西夏危在旦夕,或许会向辽国低头。”

范正点头道:“所以说,此策乃是中策,虽然不足以彻底让辽夏分裂,却可以让前期辽国对大宋进攻西夏乐见其成,只要结合上策,大宋将会以最小的代价灭掉西夏。”

曾布想了想也点头赞同,反正大宋和西夏冷战也需要很长时间的较量,在此期间,等待小梁太后自取灭亡,也未尝没有机会。

范正继续道:“小梁太后性格毒辣,又狂妄自大,内部却有梁乙逋野心勃勃,妄图梁氏代夏,一旦梁乙逋谋反,定然会求助于大宋,如此一来,大宋师出有名,大宋将会以最小的代价灭掉西夏。”

“梁氏代夏!”

赵煦心中一动,不由看向吕大防,负责鼓动梁乙逋造反此事,正是吕大防负责。

吕大防微微点头道:“小梁太后拒绝了梁家的联姻,也因为梁乙逋几次大败,已经夺去了其的兵权,再加上西夏小皇帝日渐长大,坊间更是传言,当初夏惠帝之死,乃是梁家所为,梁家已经是骑虎难下,恐怕只有谋反一条路可走。”

众人微微点头,纷纷将目光投向范正,范正的前两策切实可行,纷纷期待范正的下策。

“下策?”

赵煦却不由心中好奇,一直以来,范正献策,大多都是先出下车,再出中策,最后才献出一锤定音的上策。

而这一次,范正却恰恰相反,竟然先出上策,再出中策,最后出下策。

“莫非这一次的下策有问题?”

满朝众臣也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心中猜测。

范正沉默片刻,最后一咬牙道:“范某最近刚刚忙完武状元的擂台,发现想要战胜一个对手,必须在全方位的胜过对方,堂堂正正的战胜对手,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乘人之危。

“趁人之危?”

百官不由一愣,不解的看着

“擂台之上,刀剑无眼,擂台上有对手上一场受伤,则会被对方抓住机会,虽然胜之不武,却也能够获胜,就比如说,一个成年人重病缠身,哪怕是一介少年也可以取胜,微臣的下策就是让辽国重病缠身,内乱不断,如此一来,辽国自顾不暇,自然不会干涉大宋收复西夏。”

“让一个国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