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章 天下反应(1 / 3)

“当然不是只贷给某一个人,微臣准备扩大青苗法,不再局限于农户,贷款给任何需要钱的大宋百姓,无论是谁,只要有抵押物,就可以贷款抵押物价值的七成青苗钱。”范正郑重道。

“抵押物价值的七成。”百官微微点头。

如此一来,哪怕是对方无钱还青苗钱,单单抵押物也足以抵帐。

范正解释道:“不错,比如说,开封城的房产价值三千贯,如果户主拿着地契来到银行,就能抵押两千一百贯钱,到期归还本息之后,皇家银行就会将地契归还,解除合同。当然,田产、厂矿也行,甚至银行死期存单、国债都可以抵押贷款,不过依旧是只可以贷款其价值的七成。”

“如此的确是稳赚不赔!”

范纯粹怦然心动,如果万万贯全部借贷出去,理论上可以收取千万贯的利息。

不少朝廷百官怦然心动,朝廷发行千万贯国债,就对其本息发愁不已,如今皇家银行利用青苗法,左手倒右手,竟然能够有千万贯的利息。

章惇不由满脸苦涩,想当年,王安石变法为了推广青苗法,让百姓强制借贷青苗钱,可以说落的里外不是人。

如今范正变法青苗法,百姓存入青苗法获益,商贾借贷青苗法获益,又能为朝廷筹集大量的钱财,各方都满意,还轻松的把钱挣了!

二者相比之下,可谓是高下立判。

范正哪能不知道百官所想,当下摇头道:“这万万贯存款当然不可能全部都放贷出去,至少要留下四分之一,也就是两成五的现金作为民间金银流通。”

在大宋之前借贷印子钱高达九进十三出,砍头息比比皆是,更甚者高达一倍的利息更是比比皆是,哪怕是王安石变法自认为是大宋良心的青苗钱,年息也高达四分。

“当然青苗法不可能都是一分的高利息,皇家银行毕竟是关乎官家的声誉,自然也要为国出力,如今朝廷正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皇家银行可以为造船厂等海贸相关的商贾,提供六厘低息贷款。”范正道。

然而新党推行的青苗法却是毁誉参半,范正却将青苗法继续变法,非但还能让青苗法收益大涨,更让朝廷百姓皆可受益,再无之前朝野怨言的局面。

“陛下三思呀!大宋有绝世杀器震天雷,威力无穷,西夏两次大败就是前车之鉴,还请官家三思。”辽国朝臣纷纷反对道。

“全部都交给户部,此乃杀鸡取卵也,依我看,最多三成利润上交户部,皇家银行也需要资金,用来钱生钱,日后才能为朝廷赚更多的钱。”范正反驳道。

“皇太孙的意思?”辽国百官惊喜道。

万万枚银元,按照大宋九银一铜的比例,大宋就能赚取千万枚银元,轻轻松松百万贯钱。

“宋朝好福气!”耶律洪基艳羡道。

满朝百官看着范正得意的样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或许,这才是青苗法范正的用途!”章惇感慨道。

当邸报上刊登皇家银行对于海贸的扶持之后,可谓是万人欢呼。

耶律洪基眼神一凝道:“你的意思是出兵攻宋!”

“可!”

范正当下打着圆场道:“当然范某也不是钻钱眼里了,但凡州学以上的家庭贫困的学子,皇家银行可以为其提供无息的青苗钱,让其能够安心求学,日后报效朝廷,再还也不迟。”

忽然,耶律延禧上前道。

百官微微点头,如此一来,皇家银行既能获利,又对朝政有所帮助。

大宋财政危机,辽国内部同样危机重重,否则辽国也不会拼命的压制女真,以获取更多的人参。

“那也足足有七百五十万贯的利息。”范纯粹酸溜溜的说道。

如今发行银币在大宋已经盛行,辽国自然也不甘落后决定同样发行银币,大赚一笔。

虽然六厘利息和免抵押的优势,一众大臣依旧脸色不悦。

辽朝百官这才微微点头。

“皇太孙有了良策?”辽国户部尚书惊喜道。

吕大防脸色一黑,范正简直是胆大包天,竟然将算盘打到了官府的身上。

不得不说,耶律延禧的确有才能,一下子找到了皇家银行最大的弱点,那就是信誉,只要宋辽两国局势不稳,定然可以让皇家银行信誉破产。

满朝百官纷纷赞同。

“邪医范正!”

“发行银币获利颇丰,而且交易方便,在民间广受欢迎,如今大宋的银币在辽国极为追捧,岂不是等同于让大宋赚了我辽国的钱财,孙儿认为我大辽也应该发行银币。”耶律延禧提议道。“

“启禀皇太孙,按照宋国的说法,这万万贯乃是百姓存入的青苗钱,若非紧急的时刻,大宋是不会自毁信用,动用这些钱财!”辽国户部尚书回答道。

整个辽国朝廷无不咬牙切齿,原本辽国上下并没有将范正视若威胁,然而邪医范正先是造出震天雷,又主掌皇家银行解决了大宋的财政危机,如今的大宋已经再无短板。

此刻的王棣对于范正心服口服,曾经他和范正都是大宋变法的

“启禀陛下,此物正是银元,邪医范正主掌皇家银行,献上铸银元之策,银元九银一铜,十个银元大宋就能赚一个银元,虽然无法准确知道大宋铸造多少银元,但是据微臣估算,至少有万万枚银元。”辽国户部尚书艳羡道。

耶律洪基从善如流道。

耶律延禧冷声道:“大宋皇家银行之所以能够凝聚万万贯钱财,乃是因为赵宋皇室的声誉,如果赵宋皇室不复存在,或者有了危机,那天下百姓定然不再信任皇家银行,定然纷纷从皇家银行取走钱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