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1章 母凭子贵(1 / 3)

“母凭子贵!”

这句话在后宫奉为至理,当今官家的母亲朱氏就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御侍,最后全凭生下当今官家,这才一跃成为后宫最尊贵人之一。

而在民间,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这句话同样也是至理名言。

在此之前众人仅仅是口口相传,然而当这一切真正发生在众人眼前的时候,依旧不由自主脱口而出。

“马氏最大的幸运就是生下了儿子邪医范正。”众人心中不由感叹道。

在大宋,除非是像李清照这样惊艳绝才的千古

要论出生,马氏更是没有任何好处,她出身于贫苦之家,当时天灾人祸不断,马家早已经破败不堪,根本无力养活马氏,只好将其送入范府,卖了一些钱财补贴家用,同时为苦命的马氏求一条活路,出身并没有给马氏带来任何优势,反而让她寄人篱下。

到了范家之后,马氏被范家主妇王氏看中,在身旁服侍,而王氏不孕,为了给范纯礼传承香火,马氏成为了范纯礼的一个小妾,虽然生下了儿子范正,依旧是身份低下的小妾,嫁人同样没有给马氏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

谁能想到真正让马氏改变命运的竟然是自己的儿子范正,非但让马氏母凭子贵,从妾的位置抬到了正妻之位,更是被朝廷封为五品诰命夫人,比李清照的六品也高了一个档次。

“一门两诰命!父子皆宰相!”

周围达官贵人皆感叹不已,单单一个范府三房内,李清照和马氏皆是诰命夫人,更别说当年范仲淹乃是宰相,如今范纯礼也是宰相。

更别说如今的范正虽然是小小的太医丞,然而以范正的才学和官家的崇信,对于日后范正位居宰辅之位,更是无人怀疑。

更难能可贵的是范家的一切皆是用功劳获取,从未有一丝投机取巧,哪怕如此恩宠,却依旧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正妻!”

马氏眼泪止不住泪流,而眼角却洋溢着笑容,这一天她从来没有奢望过,竟然被儿子所实现。

“到底谁家的孩子才是逆子!”

其他官宦之家闻言不由一叹,回身看了看自己不争气的儿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她们可不是妾室出身,而是堂堂正正的正妻,而即便如此,自家儿子和范正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当初范纯礼屡屡怒喝范正逆子,声音之大,哪怕他们也是清晰可闻,现在看来,他们家的儿子才是一无是处的逆子。

“管家你立即将此好消息,传讯给父亲!”范正大手一挥,对范府管家吩咐道。

“是!少爷!”范府管家立即应声下去。

马氏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从妾室抬为正妻,本应该是一件喜事,可是自己的丈夫范纯礼现在还不知道呢?

“老爷还不知情?要是…………。”马氏担忧道。

自己被抬为正妻,本来和范纯礼关系最大,而他竟然有些不知情,这会不会被老爷误会,认为自己是故意教唆儿子图谋正妻之位,对自己有偏见!

马氏当下不禁患得患失,她虽然对于正妻的名声极为渴望,然而却不想因此让范纯礼误会,更不想让范纯礼落下宠妾灭妻的名声。

范正冷哼一声道:“母亲放心,有孩儿在,再说大娘早已经过世多年,范家也没有一个当家主母,恐怕会让人笑话,此事既然他不能为母亲办到,那孩儿做到了,他又如何敢多言。”

“我儿长大了!”

马氏看了已经昂然的战争,心中顿时底气大增,转身爱不释手的看着自己的五品诰命的文书,沉浸在喜悦之中,惟恐害怕这是一场梦。

范正抱着范直,看着这一幕,和李清照对视一眼,不由会心一笑,没有打扰马氏。

…………………………

“水退了!”

随着黄河决口被封堵完成,黄河灾区的水位迅速开始下降,所有参与救灾之人,不由一阵欢呼。

只要洪水褪去,百姓返回家乡,这场水灾才算真正结束。

“启禀范大人,很多灾民已经开始返乡,灾民数量大减!”郓城县令躬身禀报道。

为了在范纯礼面前表功,哪怕黄河大堤已经合拢,郓城县令依旧带着民壮在范纯礼帐下听令。

听到灾民数量大减,范纯礼这才范纯礼重重的松了一口气,这场百年一遇的大洪灾,本应该对大宋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然而在主动泄洪,和提前堵住决口之下,无论是损失还是受灾时间,都是历代最轻的一次。

“泄洪闸门必须要尽快完成,同时命令工部开始测绘,灾区诸多低洼之处,作为泄洪区,泄洪区内不得出现城寨村落,原有的村落必须外迁。”

黄河大堤上,范纯礼下令道。

范正提出的泄洪方案已经被证实可行,而且朝廷已经费巨大的代价准备修建泄洪闸门,日后泄洪梁山泊恐怕是经常之事,而泄洪区恐怕将无法住人,原有村落搬迁走,乃是必要之策。

郓城县令不由眉头一皱道:“范大人为百姓考虑,下官心中明白,只是故土难迁,如此一来,朝廷将会引起百姓不满,而且还会让朝廷靡费颇多。”

黄河距离梁山泊很远,而且泄洪区面积颇大,如此一来需要搬迁的百姓诸多,定然会有人不愿意,而且朝廷安置这些百姓也是一件麻烦事情。

范纯礼想了想道:“兽医一脉的庞继祖已经找来,想要在泄洪区修建养马场,一旦黄河水位上涨,战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泄洪区的百姓愿意搬迁,这会由马监来补偿,若是不愿意搬迁,则可以和马场合作,配合朝廷养马,每年收获并不比种地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