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从渤海郡送来的武备已经到了。”
大战在即,汉朝的各方调动频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粮草以及武备。
西汉目前的武备所在渤海郡,离边关距离不远,但又不会受到匈奴人的侵袭,运送起来可走陆路亦可走海路,十分便捷。
都尉府中,张启点了点头。
起身外出。
作为两千石的中部都尉,他的权利不小,有资格申请足够的武备。
现在武备到了,他自然要去清点验收。
辽东军两万人,他要了四万具弩,百万数的弩矢,皮甲铁甲足矣武装所有士卒。
刀枪剑戟戈矛无数。
不得不说,大汉的武备是真的多,张启原先还以为索要这些物资会有些困难,但是他没想到,文书刚送上去,朝堂便直接批准了。
效率之快。
绝对是被匈奴逼急眼了。
“王犁!”
“都尉!”
穿着一身汉制皮甲的王犁拱手。
“把一应物资入库,每日抽出一点时间训练着甲。”
“诺!”
张启嗯了一声,接过了军中主簿登记的物资数量,看了几眼,便递还了回去。
大雪已经笼罩了大地。
但中部都尉府每日勤练不断。
有汉朝的粮草以及乌桓送来的物资,张启对这些士卒的训练十分的苛刻。
纪律,服从,是亘古不变的军中主旋律。
有吃有穿,每月全粮全响辽东军队张启的命令执行的都很不错。
相较于其他几郡紧张的气氛,张启这边就有些风平浪静,他绝口不与士卒们说匈奴寇边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匈奴人大概率不会来辽西,就算要来,来的也只会是胡水的游弈军。
如果伊稚斜作死,那张启也不怕改变策略,再次更换一个单于。
要不是他现在需要匈奴牵扯汉朝的目光,就他目前的战力,将匈奴击垮可以说很简单。
因为他麾下的马快,他麾下的人敢战。
匈奴已经不在张启的眼中了,现在他唯一的强敌只有汉朝。
与游牧不同,身为农耕民族的汉朝有足够大的人口基数,冷兵器时代,人多就是最大的优势。
更不用说汉地的武备,城防,以及那数十万的主力部队,以及随时可以征召的百万吏民。
十二月。
隆冬大雪。
匈奴单于伊稚斜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将草原各部安抚住了。
一月。
单于庭开始发起征召。
草原各部开始响应。
二月。
食物,马匹准备齐全。
草原二十四万骑齐动,奔赴汉朝各郡。
三月。
万物萌发生机,除右北平,辽西,辽东外,其他各郡的气候已然不错。
也就是这时。
匈奴人。
来了!
朔方。
护军都尉公孙敖于长城隘口遥望北方。
他的直觉告诉他,匈奴人就快来了。
他的直觉没错,当日午时,青马于北,浩荡而来。
“升狼烟!告知各郡,匈奴人来袭!”
“诺!”
整个长城隘口瞬间动了起来。
无数守备器械纷纷准备齐全,滚滚狼烟由西向东蔓延!
云中郡。
骁骑将军李广望着狼烟脸上桀骜之气顿生。
“哼,无胆匈奴,知老夫在此竟不敢进犯!”
“升狼烟,告知其他边郡!”
“诺!”
“让裨将们带军返回诸县,公孙敖那小子守不住的,匈奴人会从朔方境内向东劫掠,提早做好准备!”
上谷郡
“升狼烟!”
右北平。
狼烟已然可见,卫青叹了口气:“升狼烟,长城隘口留下一营将士(五千人)其余人布防诸县!”
“舅舅?”
卫青身边,霍去病疑惑的看着卫青,匈奴人还没抵达长城下,为何现在就要开始换防。
“匈奴人已经进来了,去病儿,你可知道匈奴犯境最喜欢走哪嘛?”
“朔方?”
霍去病迟疑的说道。
卫青摇头后又点头:“长城建立已有许久,非一国修建,乃几国同修,其中最好进攻的是这里,陛下让我镇守右北平便是为了检验新卒的能力,其次,是朔方,昔日蒙恬奉命将长城相连。
他连了,但是没有完全连上,秦长城最西有缺口,那里离单于庭又近,所以除了右北平,那边是最好被攻进的地方。”
“而守在那里的是护军都尉公孙敖,他的经验不足,匈奴从朔方进入已成定局。”
说着,卫青以及霍去病已经下了长城。
“那为何陛下还让他镇守那么重要的地方?”
霍去病不解。
卫青回望了一下长安的方向,眼神闪烁:“陛下要的就是他们进来!”
“我们的这位陛下,心似钢铁啊。”
“在草原,我们追不上匈奴人,但是把他们放进汉地.”
后面的话卫青没说了,但是霍去病也反应了过来,这么做相当于让匈奴人进了口袋,只要把袋口一封,那汉军就能与匈奴人正面决战。
“那那些百姓呢.”
与张启相处月余,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