琬琰进山了,回来的时候,背篓里除了草药,手里还多了一根木头,这是今日进山采伐的古梧桐木,她照顾了那几株梧桐树很久,老梧桐愿意将一株已经病死的族人送给她,同意她将梧桐制成一张琴,他的后辈会以琴的形式继续存在于天地间。
地母候在山下,看到琬琰时,立时迎了过来,身边是一个五六岁的男孩,“人,我们寻了你许久,这是我的儿子羲。”
“羲……”琬琰沉吟着。
地母说:“人,你是万物灵长,拥有大本事、大神通,我愿意让我的儿子拜你为师,学习本事。”
羲,是这个孩子的名字。
她说了她是人,但她的名字不叫“人”,得,不能解释,一解释就乱,她与植族的人解释了近十年,也没说清楚这“人”不是名字,就像鱼的分类,鱼在水里,细分还有虾、蟹、泥鳅,可现在的植族,将水里生活都叫鱼,天上飞的全叫鸟,他们会在鸟的前头加上修饰:“一只黄色的鸟!”
“两只像树族一样的鸟!”
琬琰常常被搞得风中凌乱,到底像树族的鸟是什么样的鸟,时间长了,她才知道,树,是强大、威猛的意思,意思是个头很大的鸟。
再比如,草族的说:“像花族一样的兽出现了。”
花族一样,是长得像花一样的兽?像花一样拥有很多颜色,为了一探究竟,她遇到了一只斑毛大老虎。
琬琰就在这语言匮乏,遍地不是各种矿石便是美玉,拥有若干远古才有的灵植、仙植甚至是神植下,她一点点适应着。
背篓里,有两根古桑树枝干,桑可以插杆而活,今天上山,她发现了两条野蚕,这可以抽丝,织成最美丽的绸缎。
琬琰看着这个与他母亲一样人首蛇身的生物,“羲,我愿意收下你,你可以和我学习本事神通,读书识字,学修炼,你可以唤我‘师父’,师者如父母,当敬之、孝之。”
她吧啦吧啦地解释了一番,师的含义,师父的由来,地母听得一脸敬佩,觉得寻了这么多年,给儿子寻到一个厉害的人学艺是一件最明智的选择。
琬琰说:“地母,你随我回洞府,我请你作客。”
她又介绍了一下洞府、客这些词语的用意,洞府即家,是遮风挡雨之处,而客对应“主”,洞府属于她,她就是主人,登门来访的为“客人”。
琬琰赠送地母衣服、首饰,还帮她打扮起来,地母看着穿上衣服的自己,立时觉得不一样了。
琬琰打扮完地母,又给羲打扮,经她一装点,羲立时就成一个很有气势的人。
琬琰告诉地母时间、方位、地点,说地母与山公到她这里只有不到八百里,这些年他们找不到她,是因为不知其方位。
她教地母分辨方向:“太阳升起的地方称东,太阳落下之处是西,左边东、右边西的前面是南,背后是北……”
她送地母自己炼制的法宝,一个日昝,上头刻了十二时辰,当中间的柱子投下的阴影落下的地方就是对应的时辰。
琬琰生怕地母迷失方向,亲自带着羲送她回家,一路上教她分辨植物,告诉她哪些能吃,哪些能做颜料,哪些能入药治病。
而对病,也进行了一番解释。
这次过去,没有用神通,而是步行,直走了半个月才将地母送回阴山。
琬琰送到阴山时,赠送了地母锄头、钉靶等农具,还赠送了做饭用的锅、碗、刀等厨具,教会她如何使用,更教她钻木取火,还赠送了麻的种子,教会她纺线、织布等。
琬琰在阴山作客,教山公、地母读书,这两人是真聪明,她就说“人”,摆出自己站立的动作后,他们居然就学会根据看到的形象创造出文字,如:日、月、山、水等,与上古的象形文字几乎一模一样,最后还造出会意字。
琬琰住了半年后,在阴山洞府闭关修炼,待她出关时,发现外头的生物不少,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首兽身,兽首人身,这是兽人的世界?
羲大声说:“我师父出关了,我知道了你们是各部落派来学习本事的事。”
琬琰一脸懵,“羲,出了何事。”
“师父,是你发现了四季,发现了十二时辰,指点我的父母创造文字,他们是各部落挑选出最聪明的人,来与你学本事。”
琬琰点了一下头,“你们爱学习,这是好事,我现在出关要回家,愿意与我学本事的可与我同行。”
她取了一张席子盘腿坐下,讲起第一课:“礼仪廉耻!”
讲了半日后,这些事对琬琰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个不少,连带着羲都跟琬琰回了家,她不在时,有植族帮忙照顾,一些生出灵智的植物还将收好的粮食、果子放到她的库房里。
琬琰教来的人播种、收割粮食,也教里头的妇人们养蚕、纺线、织布,教他们文字,用麻绳制成竹简,将文字写在竹简上,这样就不会忘记,教最简单的算术……
她编写了书籍,《算学》、《识字》、《修炼》、《种植》、《纺织》、《礼乐》、《射御》等,每天上午、下午各开一堂课,她制出笔,再挑了颜料矿石磨粉当墨汁。
她制作乐器,讲授乐理,教他们吹奏乐器,还教他们修炼功法,通过修炼能拥有更高的天赋神通,用神话故事告诉他们风、雷、雨的由来等。
又一个十二年过去,第一批来求学的人学有所成,通过考核后,她允许完成学业者可还家。他们学会了分辩四季,辩十二时辰,还学会了种植、纺织技术,学会了修炼与武技,懂得了礼貌,更学会了识字等。
羲已经成了一个俊美的青年,通过修炼,化出了人一样的双腿,拥有万物之灵长的形态,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