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人不钟情。人啊,一到了合适的年龄,心里自然就会住进去一个人儿。
金海也不例外,他从小就有个特别好的玩伴,那就是离他家只有几十米的二妮。
二妮本姓李。大名就叫李二妮。
她兄妹三人,排行老二,大哥传祥,下面还有个弟弟传宾。
二妮和金海同岁。金海只比二妮大一个月,按村里辈分,二妮喊金海哥,金海叫二妮妹妹。
谁也记不清从哪天开始,二妮就开始跟着金海的屁股后面转了。
每天早上,刚刚起床,二妮就会早早的来到金海家。一直到中午她娘喊她吃饭,二妮才会依依不舍的回家,可是,要不了一会儿,她就会再次跑回来。
金海做什么,二妮也要跟着做什么,甚至,金海去茅房,二妮也要跟着,金海去池塘里洗澡,二妮也必须去。
甚至有好几次,二妮晚上不愿意回家了,她哭着喊着非要跟金海哥哥一起睡。……
从他们俩很小的时候。村里人大人就打趣的说,李二妮是王金海媳妇。
小孩子们也说,金海和儿妮是两口子。因为二妮闹着要给金海当媳妇,金海没办法,就同意了,两人拉勾的时候,有人看见了,据说他们俩还一起偷偷亲嘴呢。
拉钩,是小孩子之间最崇高的契约精神。
成年人的世界里,用无数法律和道德框架,来约束人们守信,却依然充满背信弃义、出尔反尔。
而小孩子只要拉过钩,就不会食言。
金海和二妮就是如此,一直到了上小学,两个孩子依然形影不离,天天腻在一起,上学时候在一起,放学时候在一起。
金海别看成绩好,可他的嘴巴却特别笨,在学校里和别人吵个架,拌个嘴,往往是半天憋不出一句话。
这个时候都是李二妮,袖子一撸,胳膊一甩,身子往前一挺,小嘴巴就如同抹了油一般,噼里啪啦的和别人干起了嘴仗。
回家的路上,金海嘴巴也不笨了,他俩边走边说。金海往往会说二妮一路子,说她不讲理什么的。二妮这个时候,反而像犯错的孩子一样,她低着头,拉着金海的手,一句话也不敢反驳了……。
李二妮上完小学后,就没有再去学堂,王金海却又去了八里多远的镇里读中学。
在金海要去镇里读书的那天,二妮一直把他送出村子,她就很不高兴了。她撅着嘴,低着头,一路上也不说一句话了。
再后来,金海因为特殊原因,又回到了村里参加劳动时,二妮又显得特别高兴。
连着好几天,她走起路来都是一蹦一跳的,就像一只小鹿一样。那时候的李二妮,已经出落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漂亮姑娘了。
刚回到村里,王金海心里一百个不顺心。看什么都烦,做什么都够,什么也干不好,什么也不能干。
二妮每天就像他老娘似的,什么都要教给他。告诉他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事不能做。
……
一年后,村里成立剧团,金海因为长的人高马大,被团长看中,让他加入剧团。金海也十分乐意,因为进了剧团就不需要再参加劳动了,而且还有工分,金海求之不得。
李二妮知道王金海进了剧团后,找到团长,非得死皮赖脸的给他唱了段“沙家浜”。
团长看她长的还算好看,又看这姑娘嘴巴厉害。没办法就把她也给留下来了。
两人在剧团,依旧是天天腻在一起,金海穿上戏服是门童,二妮站在旁边就是丫鬟。
金海按上胡子是老爷,二妮带上头罩就是当夫人。剧团排练白毛女时,安排金海演大春,二妮就非得找团长要演喜儿。
再后来,村里买了第一台拖拉机,放眼全村,却找不到一个人能驾驶。
村里的领导们,才想到金海有文化,就打算让他学习驾驶。
老书记去了剧团,又死皮赖脸的恳求团长放人,团长肯定不答应,说金海是个唱戏的好苗子,现在是剧团重点培养的对象……。
老书记最后没办法了,又找了一个同样人高马大的人,才把金海替换了出来。
王金海回村没多久,李二妮就因为违反剧团纪律,不好好的演出,被剧团赶回了村里。
……
那年的春天,天气大旱,生产队里组织人手抢水浇小麦。口号是,抓革命,促工作,促生产,促战备,人停机器不停。
具体到村里,就是拖拉机必须保证,要二十四小时不停的抽水。
金海被安排成夜班。
夜里,金海一个人守在麦地旁,听着拖拉机的轰鸣,看着河水呼啦啦的流进麦地里。
那个时候差不多也快十点了,金海感觉到肚子一阵咕噜咕噜,正想着如果谁能送点吃食就好了。突然小路上闪过一个人影,金海大喝一声“谁,干什么的。”
对方喊了声,“金海哥。”
原来是李二妮,说话间二妮已经到了金海跟前。
原来二妮因为担心金海一个人浇地,怕他饿着冻着,怎么也睡不着,所以就偷偷的,从家里带了俩烤地瓜,顺手还把他爸爸的军用大衣,也给带了过来。
二妮说,“金海哥,你看地瓜还热乎着呢。还有大衣,你也赶紧披上。”
金海接过大衣,又把地瓜拿在手里,然后俩人就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并肩坐了下来。
俩人数着星星,说着悄悄话。虽说已经快进入初夏季节了,可此时的深夜还是有一丝丝寒意的。
金海把披在身上的大衣收了收。这时候金海发现,二妮原来也是穿着单衣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