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天枭麒麟之惊天凌云> 第34章 浣玉为救吕文正向太后求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浣玉为救吕文正向太后求情(2 / 3)

。他摇头晃脑背书的憨态,逗得韦太后不时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这时,身边的宦官刘宏进来禀报:“太后,外面有晋陵王府浣玉郡主求见。”

韦太后兴奋不已,“前几日听晋陵王爷说,这个淘气的丫头为了逃婚离家出走了,四处派人寻找都无消息。今天又是哪阵风把这丫头吹到这儿来了?”

“东南西北风!”话音中,一位彩绣辉煌、光彩照人的美丽女子翩翩而入。

醉人的风姿、雍容华贵的服侍,使她美的恍若月下仙子。

韦太后笑道:“你这疯丫头,这几天又溜哪里去了?太不成体统,差点没把你爹你娘急死!”

浣玉郡主冲着韦太后向下一拂,笑道:“太后。”

“不必叫太后,叫我姨妈好了。反正这儿也没别人。我的儿,坐下吧!”

浣玉郡主并不拘束,大大方方挨着韦太后坐下,亲昵地把头靠在了太后肩上。

说起这浣玉郡主,与韦太后关系可非同一般。

前面已经说过:皇上的父辈共兄妹四人:长者即是先皇赵籍,次者乃是现在的三关大帅广陵王爷赵睿,三者即是现在这位晋陵王爷赵甫,老四便是常青公主。而兄妹四人皆各有所出:

先皇之子即是当今的皇上赵煜;

广陵王爷之子名叫赵旭,此人文武全才,人品出众,现在跟随父王镇守三关,已是功名显赫的常胜将军;

晋陵王爷却人丁单薄,只有浣玉郡主一女;

常青公主之子即是那半道认祖归宗的风云人物何成麟;而何府二公子何成麒乃是何禹廷的侧室于氏所生。

现在再说回这浣玉郡主。她的父亲晋陵王爷赵甫与先皇乃是同胞兄弟,而她的母亲韦氏王妃与韦太后又是亲生姐妹。

这样韦太后不仅是她的伯母,又是她的姨妈了。

为此,她与韦太后真是亲上加亲;而韦太后又无女儿,曾几何时与妹妹韦王妃商议,便将浣玉收为义女。

因而更见这浣玉郡主的身份非同一般了,也难怪她行事如此肆无忌惮。

韦太后道:“浣玉,你还没说这些日子你都干什么去了?”

浣玉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在京城里玩了一遭,打听了些奇闻轶事,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

韦太后道:“哎呀,你一个女孩子家,也太不成体统了吧——刘宏,马上派人通知晋陵王爷。”

浣玉忙道:“且慢,姨妈,您这么急着让我爹来接我回去,是不是嫌弃我了?我在外面女扮男装,没有为您惹半点事情,您担心什么?

“现在我既然回来了,当然就不会再到外面乱闯了,而且还想在这里多陪您几天,您现在却急着打发我回去——看来您一点也不疼我,您只疼您跟前的小孙子!”

韦太后笑道:“瞧你这张贫嘴!”

浣玉也陪着笑,她又道:“姨妈,您老在宫里呆着,一定很寂寞是不是,想不想听听近日来京城发生的一些奇闻轶事?”

韦太后道:“正是呢,你且说一宗我听听。”

浣玉道:“别的不说,只是前两天发生的关于吕文正吕大人的事情您一定听说了吧?”

太后一愣道:“吕文正?他出事了么?”

浣玉道:“听说他近日来遇上了点麻烦,圣上正要治他的罪呢。”

韦太后惊道:“竟有这种事情!我怎么半点也不知道?浣玉,你快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浣玉道:“说来话长了。二十年前我常青姑姑府中那桩事情您还记得吧?就是我表哥何成麟被抱走的事啊!”

经浣玉提醒,韦太后想起来了。

浣玉娓娓道来:“后来葛氏的丈夫与儿子隐姓埋名,做了道士。为了报仇,他们劫持了丁府小姐,以之要挟我的姑父与表哥。可偏巧那日又发生了天枭组织的匪徒刺杀丁大公子之事,于是他们便把罪名笼统地全都加在了那道士父子的头上。

“而那元真道士却是个修行多年的妖道,也不知他施了什么妖法竟然逃出吕府,闯到皇宫去挟持了圣上……圣上因为一时受人蒙蔽迁怒于吕大人,不问青红皂白便要将其问斩,姨妈您说这是不是很不公平?”

韦太后沉吟着,微微颔首。

浣玉见太后动心,心里暗喜,道:“本来吗,大不了是失职之罪,也罪不至死;何况那道士还施展妖术蛊惑人心,也不能全怨吕大人他们;再说,吕大人功勋卓著、精忠报国;而且对姨妈也有恩情吧,这样的忠臣良将若因此而死岂不太可惜了!”

韦太后频频点头;而主要的,是吕大人对她有救命之恩,她也怀有私心地袒护吕文正。

她笑道:“浣玉,我瞧你对此事如此热心,是不是受了吕府中什么人的恩惠吧?”

浣玉一怔,红着脸道:“姨妈,瞧您说的,吕府中的人会有什么天大的贿赂能打动的了我?”

韦太后笑了。

这时,贴身宦官刘宏进来禀道:“太后,外面刑部尚书府徐直、凌云求见。”

韦太后一愣道:“我明白了,他们两个来一定也是为了此事。”

浣玉道:“那我先回避一下。”

韦太后道:“隔着珠帘不必的。”

须臾,徐直、凌云进来,在珠帘外向太后叩首道:“微臣参见太后。”

韦太后开门见山道:“二位卿家来此,可是为了吕文正之事?”

此言问得未免唐突,使得二人一时不知所云。

韦太后道:“如果是为了此事,二位就不必挂怀了,哀家已知事情之始末,自会向圣上陈述利害,奉劝圣上改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