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荡荡的房间里。
殷骁呆坐在床上,上官婉儿早已飘然离去,只留下满屋的清香,是她来过的证明。
回想着上官婉儿的前后表现,殷骁分不清真假,也许本就没有真假,女皇也好,公主也罢,还有这个上官婉儿,身处权力旋涡的女人,就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至于那个考验,殷骁觉得有可能是真的。
至于上官婉儿的那句“你喜欢我”,却让殷骁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潜意识里,真的喜欢上官婉儿?
而那一巴掌,也是上官婉儿警告自己,不要因为她的权力和身份去喜欢她,这样自己连薛怀义都不如,是这个意思吗?殷骁发散着思维,胡思乱想着。
最后,除了头疼外,一无所获,殷骁决定什么也不想了。
现在,按照上官婉儿的说法,自己通过了公主殿下的考验,成为了可以和上官婉儿共事的伙伴,或者说是帮手,那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
殷骁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相信上官婉儿的任何一句话,还有就是,自己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一定要敬而远之。
复仇?还是算了吧!
长安元年,内史即中书令,狄仁杰逝世,狄仁杰坐镇朝堂五年,被圣人尊称为“国老”,成为维系整个武周朝廷稳定的定海神针。
有狄仁杰在的日子,圣人不用担心朝臣们兴风作浪,危及她的统治;朝臣们也不用担心圣人再度大开杀戒,以至于人人自危。
可当狄仁杰一死,原本纷乱的朝局,更加扑朔迷离。
狄仁杰虽然事官于女皇,但他的内心一直都是唐臣,而狄仁态也无愧于大唐,他明白,在黑暗的时代里,如果自己的力量无法独自对抗黑暗,那就要为将来的光明保留希望的火种。
在他的推荐下,原本贬宫外放的张柬之回到朝堂,被封为宰相。
他还先后向女皇推荐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人。
狄仁杰死后第二年,周廷隐藏的矛盾终于激烈爆发了。
这一年,皇太子李显的长子李重润、永泰郡主和她的丈夫武延基,都先后神秘离世,而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源自于张氏兄弟。
一间豪华酒楼的包间。
殷骁和武崇训把酒言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武崇训的情绪逐渐低落下来。
殷骁感觉有些奇怪,可又不好开口询问,只好继续喝酒。
突然,武崇训红着眼睛看着殷骁,有些委屈的说道:“哥,我心里苦啊!”。
武崇训的这个举动把殷骁吓了一跳,挺开朗活泼的一个年轻,这是怎么了?
殷骁轻声问道:“训儿,到底怎么回事?”。
武崇训一边喝酒,一边娓娓道来。
有一天,李重润和他的亲妹妹永泰郡主,以及妹夫武延基在家中聚会,聊天时,无意间说到了张氏兄弟和控鹤监的那些秘辛。
而巧合的是,他们的讨论被一个有心人听到,然后举报给了张氏兄弟,张氏兄弟又汇报给了女皇。
本来张氏兄弟和控鹤监的那些秘辛,是绝对的机密,女皇决不能容忍有人妄自议论这些事情,任何可能暴露出女皇日益衰弱的线索,都要绝对杜绝。
听闻这位有心人转述的对话内容,女皇勃然大怒,他们这番讨论已经触及了女皇忌讳的禁区:包括她的私人生活、健康状况以及她目前的执政危机。
女皇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哪怕说这些话的,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
而且李重润是李显的儿子中唯一没有与武氏通婚的人,如果女皇以后传位太子李显,李显又传位给长子李重润的话,那武家的利益就无法在李重润这一代得到保证,这也是女皇十分担忧的一件事情。
于是,女皇留给太子一句话:你自己看着办吧。
从房州流放归来的李显性格大变,早已不是当初在位时的叛逆青年了,他最惧怕的,就是自己的太子之位再度丢失。
所以在李显的授意下,李重润被迫自杀,遭逢大变的永泰郡主分娩时难产而死,丈夫武延基也迫于压力自杀。
“哥,你知道吗?武延基是我的好大哥,他不争权,不夺利,就想平淡的生活,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武崇训红着眼睛说道。
殷骁同情的看向武崇训,安慰道:“训儿,以后可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关于皇太子李显的长子李重润、永泰郡主和她的丈夫武延基的死,外界也有各种猜测,没想到真实情况居然是这样,殷骁有些无语,圣人你至于吗?
武崇训看着殷骁,羡慕的说道:“哥,我真羡慕你……以前我以生在世家豪门为荣,可后来长大了,身边的事情看多了,我就发现,其实一点儿也不好”。
打了一个酒嗝,武崇训接着说道:“我们就是和李家联姻的工具,没有人征求你的意见,问问你喜不喜欢,为了利益兄弟间都可以彼此出卖”。
随后,压低声音,贼兮兮的说道:“你知道那个有心人是谁吗?”。
殷骁摇摇头,这他怎么能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太子身边的人,而且是很亲近的。
武崇训哭笑不得,摇头晃脑的说道:“是李重福,李重润的弟弟,他的动机竟然只是要踢开继承顺位排在前面的大哥,好让自己有机会继位”。
“哈哈哈!他也配,这种不顾人伦的畜生,还想要染指大位,我呸!”武崇训是真的有点醉了。
殷骁一惊,原来是这样啊!这可是惊天大瓜呀!
看着殷骁吃惊的模样,武崇训咧嘴笑笑,继续说道:“这都是我家那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