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钰压下心中的想法,笑着说道:“大家不要这样见外,我们同为大唐臣子,无需如此!”
众人闻言,这才直起了身来,但看向吕钰时,也都带着恭敬与敬畏的。
高句丽王说道:“帝师地位尊崇,岂有站着之理,来人,给帝师看坐!”
很快,就有侍卫送上了椅子,吕钰谢过高句丽王后,便很自然的坐了下去。
现在高句丽已经彻底归属大唐了,所以在这里,说起来,高句丽王的地位都没有吕钰高,吕钰坐下也没有一点问题。
见吕钰坐下了,高句丽王便也不再耽搁时间,直接将这次与倭国战争的情况说了出来,其中包括吕钰的计策和冒险入倭国的事情。
也包括倭国天皇被吕钰活捉之事。
事无巨细。
这些事情一说出,一些不清楚细节的官员们,便都是一脸的震动,一脸的震惊。
他们只知道倭国败给了帝师,却不知道期间帝师竟是布了那么多的局。
而且这些布局,竟是这样环环相扣,哪怕是现在听来,也是让人心惊。
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大唐帝师到底拥有着怎样的智慧。
也才知道,高句丽,到底是怎样被大唐帝师一人力挽狂澜,从灭国灭种的祸患中救下的!
而这件事,也被写入了高句丽史册之中,被高句丽百姓万世流传。
今天的朝会主要就是说明与倭国的事情,通报完这些,便也算结束了。
可就在这时,就在朝会要结束时,吕钰忽然站了起来。
他看向高句丽王,说道:“王上,我有一事想要说。”
“哦?帝师请说!”高句丽王连忙说道。
吕钰目光纵观整个朝堂,而后在自己的学生徐长弓身上一扫而过,终是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储君,虽高句丽归降大唐,但大唐仁政,一体两制而治之,仍保留高句丽皇室身份,所以我认为,现在大难过去,该是考虑储君之事了!”
高句丽朝堂上。
众大臣听到吕钰的话,双眼都是猛的一睁,所有人眼中精光均是一闪,脸上充满了震惊之色。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吕钰所要提出的事,竟是要让高句丽王立储君!
之前高句丽是有太子的,原本的太子是高句丽王的长子徐诚然,只是吕钰在抵达平壤城时,因为朝廷的叛乱,徐诚然死在了叛乱之中,所以现在高句丽是没有储君的。
而吕钰此时提出这件事,但凡是有一点头脑的人,便会明白其中的意味。
三皇子徐长今此时正低着头,眼中精光乍现。
而高句丽王,双手则是下意识紧握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惊愕,一丝压抑,可下一刻,却全都化为了一声叹息。
早在归降大唐的时候,自己就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天,不是吗?
高句丽王心下叹息。
他深吸了一口气,旋即重新看向吕钰,神色已经恢复了平静。
他淡淡一笑,开口说道:“帝师所言极是,国不可一日无储君,现在本王的年岁也越来越大了,难免出现什么意外,国家有了储君,也才能保留生机。”
他视线从众大臣身上一一扫过,将所有人的表情都收归眼底,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站在最前面,却是低着头的徐长弓身上。
看着自己之前不算是多么器重,但这一次,经过与倭国大战,气质已然截然不同的徐长弓,高句丽王忽然发现,自己的三儿子,不知何时,已然可以独自撑起一片天了。
想起自己之前的布局,拼了命的让徐长弓与帝师拉上关系,不也就是为了今天吗?
现在帝师在离开前,专门为了自己的儿子提出这件事,不也证明自己之前的布局已经卓有成效了吗?
徐长弓与帝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后的高句丽,只要帝师在一天,就绝对会繁荣昌盛一日。
这也是自己所能为高句丽,为自己的儿子,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高句丽王呵呵一笑,整个人的气质,都轻松了起来,就仿佛是身上最后的重担,也被他卸了下去。
他说道:“这一次与倭国的护国战争中,三皇子长弓统兵有方,冷静沉着而有大气,可以说是保护高句丽最大的功臣之一。”
“本王思索良久,终是做出决定,立本王第三子徐长弓为太子,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大臣听到高句丽王的话,哪敢有异议。
而且他们也都知道徐长弓乃是吕钰的亲传学生,是吕钰最器重的人。
此时高句丽王要立徐长弓为太子,就是为了契合吕钰的。
所以就算给他们再大的担子,他们也不敢忤逆吕钰,得罪大唐帝师。
只见大臣们纷纷走了出来,说道:“三皇子殿下勤政爱民,未来必能成为明君,臣赞同!”
“臣也赞同!”
“臣早就发现三皇子殿下有天子之气,而且殿下又是师从帝师,未来必能文武兼备,是高句丽之幸!”
“臣赞同!”
很快,大臣们便纷纷说出了赞同的话。
徐长弓听到这些,原本握着的拳头终于松开了。
他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也抬起了头。
而就在他抬起头的瞬间,他便见到自己的父王正在看着自己,高句丽王眼中充满了欣慰与慈爱,这种神色,是徐长弓从未见过的。
此时忽然见到,他只觉得脑海中猛的浮现起了从小到大与高句丽王的一切回忆,内心在此刻,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吕钰仿佛对此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