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司马樨沉默了很久,望着殿外飘落的红叶,眸色很温和。
他那时候已是命不久矣之相。
也曾征战沙场多年的帝王已经瘦得皮包骨,只是脊背依然笔直挺拔,像是永远不会倾倒的擎天大树。
“我并不担心大雍,命数轮转,它自也有它的兴衰流转。”
成婚许多年,他依旧只在她面前自称“我”。
只这话全然不像一个担了许多年家国重担的人会说出来的。
或许是大限将至,所以很多事都不在乎了。
他如释重负。
他回眸看着宋云书,最后也只勉力笑道,温柔如初。
“我只是……担心你日后的处境,摄政皇后太容易有不好的结局,我时日无多,只愿你看中的那个孩子能替我陪着你、分去你的重担。”
宋云书在那一刻仿佛被人攥住了喉咙,什么也说不出来。
她沉默地站起身,走到他的身边去。
她紧紧地抱住他的爱人。
那一刻她终于感受到即将失去的恐惧。
可是她不愿意展露这份恐惧。
她不愿她的爱人,在黄泉路上还为她忧心。
他无奈地将唇瓣落在她干涩的眼眸边,像是心有灵犀,又像是最后的诀别。
“云书,等我走了,你就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是了。
他其实一直隐约有些知道的。
她心底潜藏的那些野心,永远会因为他的存在而受限——纵然他们是夫妻,可所谓夫、所谓君都仍是传统男权社会中最根深蒂固的一环。
宋云书不可否认自己的野望。
只是她也当真很久没有再去想过那些事情。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太美好,美好到让宋云书偶尔也会自私地觉得,一直这样就好。
只要他在身边,有些事情就放一放、放一放吧。
然而她到底悲哀又幸运地等来了这个命定的机会。
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很好。
那个孩子从嗣子之争的风雨中披荆斩棘走到现在,她的聪明果决比宋云书有过之无不及。
她对宋云书向来孝心有加,百依百顺。
——因为她也最明白,宋云书是她孤立无援女儿身背后唯一的依仗。
女子亲政的路,将由她们一代代打通。
宋云书很满意这个孩子。
她会是个很好的开拓者,也会为大雍的女子做更多的事。
至于别的人怎么说,帝王不在乎,但她一直想亲口跟司马樨炫耀炫耀。
——你看,就算你不在了,我也把我们的孩子教养得这么好。
……对了,司马樨。
宋云书拍了拍自己已经不再好使的脑袋,让宫女扶着自己前往陵墓。
他的陵墓规格并不高,一切从简,最后只给宋云书百年之后留下了死同穴的墓室。
宋云书杵着拐杖,一步步走进了陵墓。
司马樨去得有些早了。
大约是早年征战留下的病根,又或是是后来为了缝补大雍的千疮百孔、提前耗尽了自己的生机,早早地就留下了宋云书一个人。
她其实很少会想起他,只是一旦想起,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有关青年的长梦中去。
昳丽的眉眼在梦中还是那样让人心软。
而后又化作中年模样,总是温柔地看着她。
最后是病重时躺在病榻上的样子。
那时候他只剩下一身枯槁,却还拉着她的手,一遍遍地问她:“云书,你现在爱我吗?”
她没哭。
嗣子还太小了,她还要撑起这一切。
她半点不能露怯。
她只是说:“一辈子了,怎么能不爱?”
司马樨也不知道信没信,但总归他去得很安详。
这样也好。
被病痛折磨了许多年。
如此也算是解脱了。
宋云书已经非常年迈,但她还是能清楚地回忆起他们相处时的点点滴滴。
皇帝是不能随便流泪的。
只是她的脸颊靠着他的墓碑,还像是感受到了他胸膛的温度。
她慢慢闭上眼。
有湿润的颜色映在石碑上。
她轻声道:“阿曦,我……现在总算有底气告诉你,我做得比你还要好了。”
可惜无人应答。
她如今是高高在上的盛世帝王,功成名就,叱咤风云,连曾经蹦跶着指责她不顾仁义礼制、不顾先帝情谊、妄想改朝换代的朝臣——都必须缄默着承认她的功勋。
嗣子也曾问她:“母皇何不做个开国皇帝?如此斩断与旧朝的牵扯,您终将成为史书上最为传奇的一代开国女帝,而不是现在这般……”
名不正言不顺。
毕竟所有士族以至于百姓都还默认,这是大雍,司马家的天下。
所有人都觉得,皇后称帝从来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她既然已经做了,还不如更彻底一点,做开国帝王,好歹免去后世多数的争议。
宋云书还记得自己怎么回答她的。
“我的功绩没那么高,也没那么大的奢望,治国还凑合,开国就是丢人现眼了。”
嗣子大约是不明白她的说法的。
宋云书自己也不明白。
她在越发年迈后,更经常地想起自己不过是个二十一世纪的小手艺人,靠着小乙、还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