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彻底消失。
她悲伤犹豫得像朵地里面的蘑菇,恨不得蹲在角落里阴暗地画圈圈。
宋云书看着也头疼,想了想,取过一个锦囊并几张纸,提笔作势写了些什么,又拿起来对着窗外投来的阳光看了看,面露满意之色。
冯引阑果然被她吸引了注意力,不受控制地瞥向她这边。
“……你在干嘛?”
“给你准备锦囊妙计。”
宋云书将几张纸叠成小块,一一塞进锦囊,捏着锦囊的丝带对她无害的笑。
冯引阑被她的笑弄得脊背发凉,下意识摸了摸后背,才戒备地反问:“什么东西?”
“锦囊妙计,”宋云书走到她身边,脾气很好地跟她解释,顺势牵起她的手,将锦囊放进她的掌心,“如果你看店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来不及给我送信,那就拿出来一个看看。”
冯引阑狐疑地看了看手里的锦囊,想要去打开:“……这么有用?”
宋云书赶忙摁住她的手,蹙眉:“说了遇到问题才能打开。”
“好吧,”冯引阑将信将疑地捏了捏手里的东西,很轻巧,叠起的纸张因为缎面的摩擦而细微作响,“那……能用几次啊?”
宋云书伸出手指:“三次。”
冯引阑抿了抿唇,还是不太放心:“……那要是不止三个问题呢?”
宋云书笑眯眯拍她的肩:“不是只能用三次的意思,是不超过三次,我就回来了。”
冯引阑一怔,终于笑了起来:“那就好。”
这孩子也别太好忽悠了。
宋云书目送她拿着锦囊美滋滋的出了门,心中感慨一声。
——还得是二十一世纪的信息面广啊,她小学的时候都不会被这种话骗到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春节算是过不好了。
赵枕流要做的大事在新年到来之际也终于展露端倪,他带着曾在竹下斋、工坊、竹下学堂等地的见闻回了庐江,从宣传推广造纸术开始,开始了他的传教之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诚然将这句话贯彻得非常好。
竹下斋已经不是一开始全靠造纸术支撑的小书铺,所以宋云书也要履行一开始对假扮长史的司马樨的承诺,要将一些简单的、具有普适性的技术推广开来。
也算给百姓提供一些新的谋生计的路子。
赵枕流带着这个使命去了。
在讲解推广最简单的技术构架时,他也不忘给竹下斋做个基层宣传,再天花乱坠的夸上一夸宋云书的“大功德”。
宋云书知道时不免失笑:“到底还是那个小孩脾性。”
冯引阑也笑:“但也不同以往啦,你也知道大多数百姓是不识字的,他要教他们就得从识字开始,庐江传信里说他耐心好了很多,和小孩大人们都能闹到一块儿去。”
也正是因此,赵枕流“传教”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好。
宋云书想起那个神采奕奕的少年郎,颇感欣慰:“所以啊,小孩脾性也有小孩脾性的好。”
所以,她让他离开的决定大概算得上是对的。
竹下斋里总是匆匆忙忙,万事压身,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很是寻常,赵枕流那样桀骜不驯的少年郎待在这儿,就算他有心承受,也藏不去他身上的疲惫。
宋云书不止一次觉得,他或许不那么适合这里。
——只是她一直很缺人,若非他骗了她第三次,她大概也狠不下这个心。
多想无益,宋云书转过头,还得劳心费力地安排竹下斋的事项。
进京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除去安排好未来几个月的经营策略、监管体系,她还得想好新京中的竹下斋又该怎么打响第一炮、迎来开门红。
时间匆匆过去,很快就迎来了要入京去的日子。
宋云书同府衙派来的人带着护卫踏上了官道。
晨露未晞,旭日东升。
宋云书掀开马车车窗的帘子,回头望去。
气势恢宏的城门上金钩银画、篆刻“扬州”二字,两个妹妹并冯引阑等人长长伫立,送她远行,直至人影缩成一个个的黑点。
宋云书脸上带出淡淡的笑意。
再看向前方未知的前途时,她的眼中只剩下一片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