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拜师这种大事,竟然没有询问朕的意见就执行,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
“这个时候朕还并没有意识到什么不妥,毕竟他那么多亲人刚刚被杀,母亲还被囚禁,对他的打击很大,我想着多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慢慢的调整过来。”
“朕为了第二次伐楚,重新请王翦出山,给了王翦六十万大军再次攻打楚国,面对王翦的六十万大军,纵使楚国地广千里也无力回天,楚灭,扶苏的外祖父芈启兵败被杀,母亲芈氏也伤心过度而死。”
“扶苏得知消息后,整天郁郁寡欢,好像激发了他学习儒家知识的热情,每天都去淳于越府上学习交流。”
“扶苏虽然心里面可能责怪朕冷血残酷,可毕竟是父子,在政治思想上还是和朕很贴近。”
“他很聪明,刚刚开始学习儒家就有想法把儒家和法家融会贯通,向朕提出“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
“也曾多次向朕说道:大秦灭掉很多国家,当地百姓还未从心底里认可大秦,应该实行“与民生息”的国策,不能严刑峻法。”
“他的这些想法,朕并没有同意,当时各地刚刚归附,秩序混乱,如果不用严法,反而受苦的是百姓。”
这一点君无双很赞同,当时由于各国被灭,很多地方缺乏管理,治安混乱,有一些投机取巧之辈,趁机在当地胡作非为,为自己牟利。
秦法严苛起来后,这种风气渐渐减少,因为那些人头顶上高悬着秦法之剑,他们在做之前都要仔细斟酌一番。
扶苏公子只知道秦法严苛,没有深入到百姓中去,没有根据当时的国情,而是盲目乐观推行政策是不行的。
“直到朕一扫六国,天下归一,扶苏在大殿之上公然反对朕的郡县制,想让朕推行分封制。朕看着扶苏的眼睛里的精明不见了,反而有一种清澈的…呆板。”
“朕知道他是受了淳于越的蛊惑,朕开始对扶苏感到失望,朕力排众议之下还是推行郡县制,朝堂之上除了李斯都不支持朕就罢了,自己的最疼爱的儿子竟然不理解自己”
“如果朕施行分封,分封的各个国家之间,会形成割据,短则几年,多则十几年这天下又会打成一团,周王朝实行分封八百年以来,战乱有停止过吗,到时百姓将永无宁日。”
“后来郡县制虽然还是推行,可是却有儒家思想的分封制在阻拦这一进程,朕知道,为了增加六国百姓的归属感,朕只能做一回罪人。于是朕下令“焚书坑儒”。”
“扶苏竟然还来求情,朕愈发对扶苏感到失望,甚至是担忧,毕竟在朝堂上为了各自的利益几乎没有人赞同,就连王翦也是支持分封。”
“朕甚至开始担心等将来扶苏继位后,会不会推翻这一决定,会不会实行分封制,他现在懦弱的性格,会不会守不住朕给他打下的江山。”
“朕到此时才意识到到扶苏已经彻底变了,他变得很懦弱,是思想上的懦弱,甚至是迂腐。可扶苏毕竟是朕期望最高的孩子,朕还是决定在给他一次机会。”
“借助他这次反抗朕焚书坑儒的机会,朕把他贬到上郡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朕的目的是让他暂时远离朝堂,远离儒家之人,让蒙恬好好的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帝王。”
“朕在灭楚时亲手毁掉了扶苏的娘家势力,这让他在朝堂上的根据变得薄弱,更深层次的用意是让他和蒙恬好好相处,获得蒙氏家族的助力,他当时离开咸阳时,朕没有去见他,听说他很伤心,希望以后他能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君无双的眼中敬畏之色更重,因为他不仅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君王,更看到了一个为自己的孩子操碎了心的父亲。
“朕在这巡游途中,看到各地百姓被严苛的法律和沉重的赋税压的苦不堪言,生活贫困,还有一些人为了逃离朕的统治,不惜逃到深山之中归隐。”
“朕心中很不是滋味,或许国策是时候做一些调整,可以考虑一些儒法结合的方针去治理国家。”
“可是现在他还没有洗掉儒家的迂腐气息,朕本来想在等等,可朕的寿命已经等不及了,朕会传赵高写下一份遗诏,立扶苏为大秦二世皇帝。朕死后天下必将大乱,朕生前那些老鼠只敢躲在阴暗处,扶苏不知道能不能对付这些老鼠。”
“朝堂之上冯去疾最近这几年已经老了,成天不问世事,李斯与赵高和扶苏不对付,很有可能在背后搞小动作,朕还有一个儿子公子高也是非常优秀的,他的目光很长远。如果扶苏继位后实行分封,就废了他让公子高登基吧。”
君无双眼中闪过一丝杀意道:“那赵高和李斯呢,用不用臣去把他们杀了,替扶苏公子扫清障碍。”
始皇帝说道:“扶苏现在还是太软弱,被儒家的大同思想洗脑,朕现在都有些怀疑把扶苏变成这样,是不是儒家早有谋划。”
“朝堂上赵高和李斯的势力就不用管,新皇登基,给他当磨刀石在适合不过,如果他在蒙恬蒙毅的辅佐下,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个皇帝也就不用当了。”
始皇帝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如果他真的如此无用。”
“在这一场斗争中失败,留他一条性命,让他隐居去吧。”
“大秦迎来了六位圣君,才让朕有了今天,朕死后你们就回到阿房宫,等到下一个圣君出现,再出世全力辅佐。”
“诺。”
始皇帝看向空中,眼神有些涣散,不舍的说道“江山如此壮美,如此人世间,怎能不让人留恋。”
始皇帝突然挺直脊梁。
“朕统六国,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
“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亡,将身化龙魂,佑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