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名额的学院还是皇家办学,和皇子皇孙共同学习。
哪怕真的学无所成,但是和皇子在一个课堂上,刷刷存在感,获得一个脸熟,未来的好处也是不可限量。
在古代大秦时期,商人的孩子是绝对不允许和皇子一同学习。
皇子身边的伴读大多也是朝中的大臣,属于权力中枢的人获得皇上恩典,才能派自家孩子去伴读。
如今这种之前可望而不可求的机会,现在只要花钱能够办到。
他张全缺钱?
当然不缺!!
能在咸阳之中开如此大的酒楼,这个名额他拿定了。
胡亥看到张掌柜眼神之中的炙热,心中暗道,这货不会要花钱给孩子请补习班吧!
自己可没有说皇家学院里面学的东西,是传统的四书五经!
数理化一个也别想跑!!
胡亥又想到了现在的社会环境,心中了然。
不像他穿越到后世,富豪生活的非常好,有钱就有一切。
在这个时代富豪的处境却非常尴尬。
胡亥不由自主的吟诵出宋朝汪洙的一首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首诗可以说贯穿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充分反应了古代社会读书的重要性。
不是因为古人更喜欢读书,而是一切都是因为利益。
在历朝历代的历史长河中,有钱人在读书人面前啥也不是。
在科举制度兴盛的时代,读书是和做官直接画等号的,读书就是做官的途径,而做官就是成为人上人的途径。
在古代为什么富豪听到可以有做官的途径会如此炙热?
我们假设一下,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一个人仅仅是有钱,家中没有一个读书做官的人,在官场之中也没有任何靠山,结果会如何呢?
大秦和各个郡县有很多地方,有个词叫做找盗贼,这可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假如某个地方出现了盗贼,衙门里面的捕头不是先搜捕盗贼,而是先把这一片范围内的的富豪打听一遍。
主要打听的是富豪家里有没有读书人,有没有在朝为官的人。
只要没有,那就说你是盗贼的同伙,强行将你抓起来关到牢狱里面。
如果这个人对这个流程很熟悉,就知道他们要钱。
会让府上的人送钱过来,破财免灾。
衙门里的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也就不再为难富豪,将它放出去。
如果抓到的富豪,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不知道事情的流程,或者是不愿意送钱。
他们直接会在牢狱里,被狱卒进行一番严刑拷打,大刑伺候。
最后在一番亲切而友好的交流之后,富豪终于是开窍了,懂得了他们的意思。
只能让府上送钱过来,毕竟再不送过来小命就没了,那要钱有什么用?
富人们已经被这种情况,搞得精疲力尽。
所以古代那些发了财的土财主,就算倾家荡产,也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出来。
当然这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毕竟在科举制度之前,普通人连读书做官的机会都没有。
在古时候读书可不像后世那么容易,就连普通的富豪也是消费不起的。
难度主要分为五点:无书可读;无地可读;无钱可读;环境艰苦;进度缓慢。
在纸张和印刷术,这两项划时代的技术发明之前,所有的书籍都是要用手抄写在竹简上、或者在锦帛上,所以让人读一本书非常的费时费力,而且一般的书都是不外借的,让他们这些想读书的连抄的模板都没有。
更何况也没有名师可以教导,只能自己独自钻研,因为当地的大儒都是自视甚高,就算你是当地的土财主,也不一定能够为自家子弟求得一个弟子的挂名,毕竟大儒们都是不缺钱的。
张全听到胡亥吟诵的诗之后,嘴里轻声的喃喃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句话使张全心头巨颤,因为这是他亲身经历过的。
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也算是当地的土财主,非常有钱,直到有一天他奶奶去世了,就是再正常不过的生老病死。
每年自家都会将一部分利润,相当于保护费的钱财,交给当地衙门,以换取庇护,求的平安。
但是当地的知县感觉这样来钱速度太慢,早就眼馋张全家的财产。
知县在这件事情上下文章,将这件事情定义为富豪不孝,对自家母亲小气恶毒,活生生的将自己家的母亲打死。
儿子将母亲活活打死的命案非常严重,几乎死刑是板上钉钉的事。
知县命人将富豪抓进死牢,严刑拷打。
富豪也不傻,当然不可能承认,他非常气愤知县竟然用不孝的罪名诬陷自己,但也无可奈何。
知县看富豪还是一个难啃的骨头,直接命令狱卒对富豪强行画押。
富豪也知道知县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为了能够活下去,只能让家里人不断的送钱给知县。
但是这个知县贪得无厌,为了获得富豪家的全部家产,最终还是把这个富豪弄死了。
当然自家里当时也没有当官的人,或者学问高的人。
如果有的话,这个知县根本就不会过来查问,甚至逢年过节还会来拜访。
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增长学识,陶冶情操,没有人会把读书人看的太重。
但是当读书能掌握这个社会最重要资源的时候,那么读书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就会超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