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武侠修真>仍念此乎> 第29章 什么是宇宙的中心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什么是宇宙的中心呢?(1 / 2)

早上醒的很早,结束了一周的拍摄,一部分同事放假休息,我组织后期小组开始了剪辑工作,与往常一样,我会亲自监制,把控一些细节。

“月之月弯”是第二季节目风花雪月——“月”主题的起始篇,月弯即月缺,家国无恙,山河故人,道一声对过往憾事的唏嘘,怀揣着对月圆之时的企盼。

节目剧本是三组恋人,于月色弯弯之下,相约蜜色酒馆,回忆一段段过往,冰释前嫌于当下。

而故事征集发布在了短视频平台,做了广告投放,一时间应征者众,不仅有民间故事、还收集上来了一些名人的轶事,也有一些演员经纪人发来了参演信息。

最后的录制采用老中青受大众欢迎的演员,跨越历史的长河,改编加工,演绎出那些被大众熟知的憾事,在架空的叙事背景下,他们都看到了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他们曾期待的美好,正在发生。串联发生在三个故事的信息传递之际,都是在月上柳梢之时,三组来自不同时代的人遇到了同一个解谜游戏,用三种不同的解谜方式解出了谜题。

这种异于现实的演绎,需要配上高级一些的拍摄技巧、场景布置、后期特效,在过程中义逸团队的彳亍让他的助理在现场与他连线全程视频通话参与,并差助理给我的拍摄团队非常多的细节建议,以至于那个解谜环节玄幻感十足,紧张刺激,吸人眼球。

参演演员有时需要对着绿色幕布演绎,导演指导演员每句台词的站位、面部朝向,眼睛看向什么地方,起初并不顺利,效果总不令我满意,彳亍在视频会议中观察了一会,让助手约我拍摄团队的同事,指导了一些关键节点,随后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首先简单建模拍摄场景,把导演要求的各项信息用数据的方式记录好,然后把虚拟人物建模放在各个方位中,发给导演让导演用模型排出走位,远景近景调配,随后现场人员站位走位,做好标记,地上走位与目之所及都有标色与标号,最后演员上场演绎,很快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角度,他们只需发挥自己的演绎特长,无需再费力为无实景做磨合,这个优化后的流程让拍摄时间缩短了近两天!

为此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最重要的是拍摄团队因为有了大神后援,找对了工作方法,情绪很是高涨,演员们也觉得会产出好作品,这几乎算是为我赢得了很好的业界新口碑。

这么多的得益几乎都是我的,彳亍不过是站在幕后,用他的专业指导了几句而已,这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彳亍这个人,以及我们未来会怎样接触共事。

今天来到办公室,部分同事已经到岗,部分还没有来,彳亍的助理,已经坐在新为义逸开辟的办公区域的工位上了,正在电脑上敲敲打打。

这位小哥年纪不大,上次破冰会上介绍自己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摄影专业,刚刚应聘为彳亍先生的助理,希望向各位同事多多学习,大家平时叫他小K就好。

在工作群里我可以看到小K的微信原名叫Key,朋友圈发的全是一些摄影作品分享,最近发的与彳亍微信朋友圈里发的基本一致,这两个人的号应该都是工作用号。

小K的衣服多是黑灰色系,平日里戴个鸭舌帽,遮住大半张脸,原本这装扮在人群中,应该很难辨认,但在拍摄场地,他这一身小弟的打扮却非常容易被各种人搭话,很快就与各色人等熟悉了起来。

郁青青见我到了,起身过来招呼,卞总,昨天后期制作加班刷夜,完成了初片,请您看看。

我用了些时间审片,随后让青青记录一些修改细节,并让青青邀请彳亍参与审片,收集一下他的建议。

下午后期15:00前都到岗了,在这之前青青拿着两份打印稿敲开我办公室的门,一份是彳亍反馈的一些后期优化点,另一份是拍摄流程单。第一份文件暂时不提,第二份文件倒是令我颇为惊异。

拍摄流程单,写作形式是论文体,最前面有大纲目录,最后面有参考文献、记录片、访谈视频等。行文间穿插着各类数据、可视图表、各名目的清单列表索引、大周期与小工作环节的时间表、所有已写入内容项的脑图关联表。最让我惊异的,并不是对专业知识的引入针对我团队拍摄流程加以优化的总结,而是可视化图形的展示,由深至浅的色块、由粗至细的线条、由实至空的符号标记,于所有渐变之中,还有着统一的星云幻彩的背景,是的,所有表、柱、色、线、标、数都是立体的。这还是呈现在了打印纸上,要是电脑文件,用大屏幕呈现,效果应该可以震撼到办公室里的所有人。当然另一个惊异点在于——时间,彳亍与他的助理,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提升点,并用一种颇精致的方式,归总了出来,不慌不忙,游刃有余。

青青看到了我脸上表情的变化,我看看她,说说你看过文件后的感觉吧,什么都行。

青青说,我只想到“极致”两个字。

我点点头,还有么?

青青停了一会,犹豫道,我感觉他不是在用现代打工人的思维在工作。

哦?怎么说?

大多数人工作,都是从学习开始的,学习就会有老师,以前是师父传道授业解惑,有互联网以来,通过互联网也能获得一些教程,大多数职员学了入门级的知识便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慢慢在工作中试错积累经验,进而学习深造更高段位的专业知识。

我点点头,没有错。

这过程偏漫长,很多人的创造力在成为资深后,才能展示发挥出来,但很快的又形成了一种工作范式,像名片一样,以颇为保险与被他人期待的样子交付出去,于是很难避免被新人、新时代、新技术、新流行所淘汰。

个人成长周期么,大概如此,听到这里,我点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