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8章 第7集《佛法修学概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第7集《佛法修学概要》(2 / 5)

杂。在这么多的复杂情绪和烦恼当中,怎么安住我们的内心?达摩祖师说:“你呢,先回光返照,将心来,我与汝安。”你把那个打妄想的心找出来。结果回光返照——“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这“觅心了不可得”是整个禅宗的根本传承。整个《楞严经》讲了三卷半,就在讲这个观念:“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诸位要知道,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我们临命终时绝对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时候。你现在提起佛号可能是风平浪静,没有人干扰你。你在自己的佛堂提起佛号,佛号是现前的,风平浪静。但是临命终绝对不是这样子,你今生的业,前生的业都会起现行,它要跟你算帐的。所以我们必须受到很多很多的考验。

那么这时“菩萨云何应住”?这个是很重要的观照力了。“觅心了不可得”,你要先告诉自己,你本来没有妄想。

我们面对妄想有两个方法:第一个从根本上观空;第二个从枝末作用上对治。

第一个是先观它的根本,所谓的“达妄本空”。你要了达妄想本来是空的,我们本来是没有妄想,是后来才有的。我们必须站在没有妄想的角度来面对妄想,因为这本来就没有。那是怎么有的呢?“因缘和合,虚妄有生。”那么在因缘和合之前是什么呢?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你最好把这个观念早一点建立起来,因为你临命终一定用得到。

你面对妄想不要马上对治它,因为它的势力太强大了,马上对治它,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它无量劫来打那么多妄想,你念佛的时间一天才两个小时,妄想打了二十二个小时,所以你必须要有智慧来帮助你。你先观这个妄想是没有根的,它本来是没有的。既然是虚妄的,有什么好怕的呢?你只要不随妄转,只要不跟它感应,对你一点伤害都没有,它只是一个虚妄的假相。

所以,我们前面花了很多时间,告诉大家怎么安住。因为一个房子要先有基础,才能够往上盖。如果你没有安住,没有找到妄想是毕竟空的,你后面的调伏力、引导力就很难修学了,这是根本思想。

我们前面讲到安住,现在我们谈到调伏跟引导。假设你真实的以空性为住,你就找到你的家了。接下来就是开始对治妄想的枝末作用。就是,我们怎么在内心当中建立一个引导跟调伏的力量,来对治妄想的虚妄作用。前面是在根本上观空,这个是在作用上的对治。

好,那么这一段论文,我们先念一遍,请合掌。

(一)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故儒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所以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但夹带利名心,便是三途种子;但执着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种子;但一味出离生死,便是二乘种子;但具真实自觉觉他心,便是菩萨种子;但从自觉圣趣,光明发辉,彻其源底,共回向净土,普与众生,同登极乐,便是无上菩提种子。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灵峰宗论》----

好,假设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找到我们根本的空性,那么站在空性的角度,我们开始来处理过去生留下的障碍,这时我们就有资格来修调伏力跟引导力。

先看第十六页第一段的脉络。

我们把这个文先消一下。说一个有情众生,不管你是长寿还是短命,总而言之你要过一辈子,活得快乐也好,过得痛苦也好,你到临终时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成佛作祖;第二个,堕坑落堑。就是我们到临命终时,有可能你的生命是往上走,叫作增上,你来生比今生好,这是一种可能;第二种可能,你来生是堕落了。所以我们的生命有两种可能:第一个是往上,第二个往下。

关键在哪里呢?就在你临命终那一念的心念。整部《楞严经》十卷,都在讲这个观念,生命是我们的心念创造出来的。《楞严经》把我们临终的心分成两块:一个是情,一个是想。什么是情呢?简单地说就是情执。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很多的人,遇到很多事情的刺激,产生一种感受。这个感受产生妄想一定有一个相,然后你的心就住在这个妄想,就变成情执了,就是一种情绪化的感情。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你经过圣贤道理的学习,透过道理的观照产生的智慧,这叫作想。

诸位要知道,情是外境刺激你的,是透过六根感官的刺激,产生的一种情绪作用。那么“想”是你透过内心的道理,从里面自己如理思惟生起来。《楞严经》上说,临命终时如果你的情执比例高,你就往下堕落。因为“情”是水,“想”是气,它是一种浩然正气。在《楞严经》上说,做人的标准,你来生要做人,至少要有六分想,四分情,就是说你理智的观照,要超越你的情执。所以六想四情,这个是人的标准。你如果是纯情,那你这个人从来没有修,没有读过圣贤之道,整天放纵你的欲望,你临终是直接堕阿鼻地狱,这是纯情入阿鼻地狱。那么九情,有一分的想,入无间地狱。它是慢慢慢慢一直往上升的。

所以我们临命终时要往生,必须要把情执转成观想,转成智慧,这件事很重要!不是修业力,是思想的改造。你必须要引导你的情执慢慢地减少,你智慧的观照慢慢地增加,这个叫作临终的正念。所以改造思想在净土宗是很重要。

蕅益大师特别提出来,我们临终的一念心,影响我们来生的去处。这以下引证:

蕅益大师在发明这个道理之前,他引用世间的圣贤之道。他说这个道理不但是佛陀这样子讲,就是世间的圣贤都有这种观念。你看儒家思想,它把人分成两种:我们一念心,有人心跟道心。这个人心就是《楞严经》说的情执、欲望。我们过去生曾经在世间的五欲里面享受过,享受过以后留下很多的后遗症,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