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34章 第29集《佛法修学概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第29集《佛法修学概要》(5 / 5)

以后,他就起大欢喜心,用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他会告诉自己,这是我三界的最后一次生命了,然后就烧掉走了,不再回来。

所以我们为什么把阿罗汉称为无生呢?为什么说他不是无死呢?因为他还要经过一次死亡,还要死一次。但是他死了以后,他在三界就不再得果报了,因为他的爱取烦恼被破坏了,所有的业力不能得到爱取的滋润了,所以阿罗汉叫无生,他不能讲无灭,他还有一次的消失,一次的死亡。

好,这个是一种涅槃的果报,是可以证得的一种无为的安乐。

己四、道谛 分二:庚一、释义;庚二、四念处

我们看道谛。那怎么样趋向涅槃呢?它的方法就是道。我们看道的解释。

庚一、释义

道者趣向义,谓由此道故得证入涅槃。

这个道,就是一种引导趋向的意思,就是从这个道,慢慢地引导我们趋向于不生不灭的涅槃。佛陀在解释这个道——涅槃的因地的时候,也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此是道,可修性”。

这个是可以去修证的。我们宗教跟哲学不一样。你看哲学家他丢出很多的观念,但是不一定有方法可以修,可能是他自己一时的兴起讲出一个道理。佛法的道理只要讲得出来,佛陀一定有方法让我们达到那个道理的境界。一定有方法,一定有阶梯,让你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因为佛陀所有的道都是可修性。

第二个,我们对这个可修性的道,应该是什么态度呢?

“此是道,汝应修”。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因为在无量劫当中,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天上跟三恶道,这种生命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得到人间暇满人身,六根具足,我们才可以修。所以这个生命的改变,也就是短短的这么一个光阴,应该把握时间修道。

第三个,“此是道,我已修”。佛陀是“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这一条道路佛陀他真的走过去了,是一个畅通的道路,那么佛陀自己作证。

在道当中,我们看声闻法当中有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真正能够调伏烦恼、趋向于涅槃的主要是四念处。其他的六科道品,都是修行四念处的助行跟它修学的次第。我们待会儿会把四念处解释一下。

在整个四圣谛当中,我们说过,法门要取舍,理观要圆满。净土宗的正念取两块,取“知苦”跟“修道”。我们不欣求小乘的涅槃,当然我们也不断集,但是我们是调伏烦恼,重点在于知苦的出离心跟修道的这个调伏爱取烦恼,在这两块,尤其是修道这一块,我们面对烦恼,应该怎么去调伏它,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说明。

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