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35章 第30集《佛法修学概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第30集《佛法修学概要》(3 / 7)

不舍。你不要怕,你照样有快乐,不要透过六根的渠道,你会有比六根给你的快乐更多的快乐,你相信佛陀的话往前走,你会得到更殊胜的快乐。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是说,圣人的心是快乐的,但是他根本没有凡夫的感受。他没有透过快乐、没有透过感受来获取快乐。所以这个事情你要先知道,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先把六根收起来。我们有这个心理建设以后,其实我们是不需要六根的,这个时候你就有资格来对治它了。

那么这个感受它受了什么影响呢?当然受了业力的牵引,“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其实因果没有主导性,也没有设定目标说给谁快乐,给谁痛苦,它完全是循业发现。所以一个人会堕落到业力的这个蜘蛛网,你就是用感受。你跟着感觉走,你就一定会跟着你的业力跑。你该遇到谁,该跟谁结婚,会有什么事,你就一定跑不掉,因为感受它是跟着业力走的。我们先不讲来生了生脱死,如果你今生不喜欢被业力牵引,要活得自在一点,你感受要收摄一点,因为这个业力它牵动感受。

第二个,“苦果实堪悲,酸辛难比。”

这个痛苦的感受,你在业力当中活动,业力变现很多的境界让你去受用,你可能会碰到逆境,辛酸难比;当然你也会碰到顺境,种种的快乐,但是它终究是无常,你总有一天还是会失望。所以透过感受来获取快乐,第一个,你不一定快乐;第二个,就算你得到快乐,也会失望,终究还是痛苦。而且你这个过程,还沾满了很多烦恼跟业力,所以透过感受是非常不好的。

我们总结:“切莫把五欲的尘劳枉自迷。”不要再去用你的感受,在财色名食睡的境界活动了,赶紧把感受收起来。

前面这两块: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一个是对治所贪爱的色身;一个是对治能贪爱的感受。这两个是很重要的。我们平常就要不断地去训练,把六根慢慢慢慢往内收。

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为什么要修不净观,要收摄感受。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婆罗门,在婆罗门里面很有地位。他生了一个独生子,这小孩很聪明。大富长者就希望能够把家业早一点交给儿子来经营,所以很早就给他许下了一个婚姻。后来去相亲,这个小孩看对方也很满意,就答应了,并准备结婚。因为这个婆罗门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婆罗门,所以他宴请很多的婆罗门外道的师父,来家里面作一个祝愿。

在结婚的当天,佛陀早上要去托钵的时候,就跟阿难尊者说,你先不要去托钵,先到这个婆罗门的家前面,去告诉他们一件事,说今天婆罗门子要出家了。阿难尊者就衔佛陀的慈命,到大富长者家门前就大声喊:“婆罗门子今天要出家了,佛陀说的。”讲完就走了。

婆罗门外道的师父听了就哈哈大笑。他说:“开什么玩笑!这个婆罗门子今天要结婚了,说什么要出家了。”很多人在嬉笑当中,有个外道的长老师父就说:“我们不要小看佛陀说的话,我听说佛陀说的话,最后都会应验的。”他说:“这样子那怎么办呢?”长老说:“我们要早做防备。反正他今天要出家了,只要今天出家的因缘过去,我们就不怕了。”

但今天怎么过去呢?他说:“我们有办法,咱们人多嘛,就用人海战术,就手跟手牵起来,围成七个圆圈。”因为婆罗门规矩,结婚之前要拜大梵天,要有一个礼拜台,台下面就围了一圈一圈,总共七圈的人,手牵手把它围起来,不让佛陀靠近。

那么时辰到的时候,婆罗门子就登上了礼拜台,往太阳的方向拜。他第三拜拜下去头抬起来的时候,他说:“唉呀,我太虔诚了!太阳当中出现了一个大梵天。”只见大梵天就从远处慢慢由小而大,从上面飞到地上站起来。大家看了都很欢喜:唉呀,这婆罗门太虔诚了,把大梵天给招感出来了。大梵天白发苍苍,满面慈祥,拿一个手杖,大家就跪下来了,婆罗门子也跪下来了。

大梵天就说:“你干什么呢?”他说:“我今天要结婚了。”大梵天说:“那你结婚,你准备多少钱呢?”他说:“我准备了三千金。”大梵天说:“三千金你是怎么分配呢?”他说:“一千金,我是供养这些来参加的婆罗门的师父;第二个一千金,我是准备这次酒席的饭菜;第三个一千金,我当聘金,送给女方的家庭。”大梵天一听:“喔,你前面两件事做得非常好。你拿去供养婆罗门师父,准备酒菜来供养这些师父,会成就安乐的果报。但是你第三个一千金,用得不恰当。”这个婆罗门子说:“怎么不恰当呢?”他说:“你花一千金,你想想看,你娶一个太太,她的心脏值多少钱,她的脾胃值多少钱,她里面的脓血屎尿值多少钱,她的头发值多少钱,她的指甲值多少钱……”那个大梵天就把色身的不净,从头讲到尾。那个婆罗门子就当下证得初果。

初果以后,大梵天就现出佛陀的色身,带着婆罗门子以神通力从空中飞到精舍去,带他出家。婆罗门子后来就证得四果阿罗汉。

弟子们就问:“欸,这个婆罗门子怎么善根这么深厚呢?他是准备去结婚的人,是一个要结婚的心情,他心识的活动已经往结婚的方向流过去了,那么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他从结婚的水流,转成一个出家的水流呢?”

当然我们会说,那是佛陀的不可思议的摄受力。是的,我们不可以否定外缘力。佛陀说,这个婆罗门子,在迦叶佛时代是一个比丘。那个时候人寿是两万岁,他出家以后,花了十千岁的时间,就是花了一万岁的时间修学不净观,他累积了一种不净观的能量,佛陀是把它触动而已。

诸位!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如果说有些人是病了很久才死亡,那已经有心理准备;但如果是突然死亡的,这种突然间走得很快的人,一般都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临终的开示,为什么有些人有效,有些人没有效果?这就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