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再往下看,“受”。
五、受
受为领纳,即情绪作用。谓于触对境界时,而于违顺中庸境上,生起苦乐舍之感觉,名之为受。
其实这个“触”的时间是很短的,跟外境接触的是一刹那,马上产生一种“受”,就是种感受领纳,产生一种欢喜跟讨厌的情绪。我们对于所接触的环境——对于违背的环境会产生痛苦的感受;对于随顺我们心情的,会产生快乐的感受;对于中庸的境界,会产生不苦不乐的舍受。这个感受是直觉作用,它也不带名言,这个时候你心中还不能说话,还不能分别。
一般小孩子,就是还没成长的小孩子,他的受多,想蕴比较少,所以他造业力薄弱。但是现在小孩子从小看电视,接受很多资讯,例外。现在小孩子比较早熟。正常古时候的农村小孩,他的心都是直觉的感受,没有太多想法,这种人造业力薄弱,他造的业都不会很强。
你看为什么动物造业不能列入罪业计算?你看老虎把一个鹿吃掉,你们认为这是什么业?是罪业吗?不能讲罪业,它是无记业。如果老虎吃掉鹿是罪业,那糟糕了!这个老虎永远没办法超生,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了。它过去的业变成老虎,结果这个果报又让它造业,这就一因多果了,不合理。老虎所作的业,只是跟着业力走,它只是在酬偿过去的业力,它没有造新业的功能,因为它的“神识闇钝,犹如梦中”,梦中造的业是不能得果报的。
其实六道当中,只有人的业是最强,因为他的思考能力最强。一个众生会到地狱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在人的时候造的罪业,只有在人的时候会创造重大的罪业。一个人会到很深层的地狱,一定是在人的时候出状况;一个人会往生到净土去,也一定是他做人的时候修来的,没有其他情况,很少有例外!你说,欸,有些动物它往生了,特例!它的心识特别灵巧,这种是特例。
我们在生命当中,只要牵涉到重大的善业、重大的罪业,一定是在你做人的时候造的。其他的五道,要么神识闇钝,要么心识散乱。如诸天心识散乱,造的业都非常薄弱,只是在还债而已。
所以当“受”产生的时候,其实他没有什么造业能力。因为他直觉,他想吃什么,也没办法跟你沟通,他不高兴就哭;他欢喜就是笑,所以这个时候他没有造业能力的。
六、爱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有造业能力呢?他养成了思想了。我们看“爱”。这个人的性格开始生起了,他已经有造业的功能了。我们看“爱”。
爱以染着为义,由受而来。即于相续之三有自体,所取之三有境界,于乐爱合,于苦爱离,名爱。
这个“爱”其实也包括恨。他跟喜欢的境界叫爱,跟不喜欢的境界别离就是恨。其实就是一种想蕴,就是从感受提升到一种想法,当然他就会染着。染着什么呢?当然是感受给他的讯息。
我们的感受有六个门,我们跟外界有六根门头。你可能从眼睛这个门进来,你看到一个影像,这个影像它 pass 到你的心中,给你去打妄想;你听到一个音声,从耳根这个门进来的,有一个影像它也 pass 到你心中,形成你的妄想。所以你有六个门都打开的,它不断地接触很多的讯息。
但是有些讯息你是不在乎的,过了就算了;但是有些讯息你是很在乎的,因为跟你是似曾相识,你很熟悉的,这个就要注意了。就是你过去生特别喜欢这种影像,不管是来自于眼根给你的影像,或是耳根给你的影像等等。
这种影像它经过思想的时候,会有两个过程:第一个取相;第二个分别。感受是没有相状的,诸位!感受就是得到一个刺激,他可能会快乐,可能会痛苦,但是心中没有影像。你会打妄想,“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把它抓出来,一定有一个相状在里面,你才可能打妄想。没有相状,你打不了妄想,一定有个相状。这个相状可能是眼根给你的,你看到一个东西;也可能是耳根给你的,当然也可能你自己想象出来的,你回忆过去,捏造一个影像出来也可能,或者你规划未来,打未来的妄想,也可能。总之你会打妄想,你心中一定有一个相状,你一定取相。
第二个,你开始对这个相状安立名言,你开始说话了。如果你喜欢它,你会安立好的名言,这个东西不错,这个豆浆很甜美,你开始安立好的名言。其实豆浆就豆浆,你自己给它画上彩色的,你自己把它安立名言的。所以豆浆在你生命当中就扮演一个你喜欢的角色;你讨厌一个人,就安立一个名言,这个人以后就扮演一个你讨厌的角色。其实角色都是你自己说出来的。
我们承受的业力,只是一个东西现出来,但是真正的好坏是你自己的名言思考,这个世界是你自己把它画出来的。如果说这个人障你的道,这个人是你的冤家,你这样想,他果然变成冤家,你信不信?你认为这个人是你的增上缘,是你的善知识,他果然变善知识。这一块,我们下一堂课的唯识学会详细地说明。
其实这个世界是一个名言安立的世界,是一个妄想的世界。其实外在的世界对我们影响是短暂的,不要再认为你业障太重,而是妄想太重。其实外境给你的刺激是短暂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你自己在打妄想。外境只给你第一个讯息而已,接下来就是你自己在想。你怎么想的,这个世界就开始变化了。
所以感受叫作唯识所现。从唯识的角度,它只是很诚实地把业力现出来。你过去有善业,它表现你如意的境界;你过去有罪业,它显现出痛苦的境界,如此而已。
到了“爱”,叫作唯识所变。从唯识所现就开始变了,风云变色了,你开始把它加上彩色了:这个东西我喜欢,那个东西我不喜欢。明显地安立一种对立的世界。
到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