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格来修学一切法门,而趋向无上菩提。
9、云何应住?云何调伏其心?
怎么调整我们的错误的心态。第一个,我们要先求安住,修行一定要云何应住,先求安住。我们前面讲了很多,菩萨的安住是以空性为住,大乘佛法的空性,是观察我们的过去,我们无量的过去,我们从什么地方而来,我们找到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本来无一物的,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这个就是我们所有菩萨的安住处。
10、思惟苦谛,调伏爱取。
佛陀在告诉我们无常观的时候,是调伏我们对娑婆世界的爱取,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菩萨要把心放在未来,而不是放在现在,你只要是要成就广大的功德,特别是出世的解脱,你一定要放弃你今生所有的快乐,你别无选择。
11、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
佛陀说,世间的快乐就像一个甜美的蛋糕,里面充满了毒药,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因为你尝人世间的快乐,你要付出生生世世轮回的代价,你每一世的生命,都要受到老病死的折磨。
12、达妄本空
为什么我们命运可以改变,为什么业力它可以改变,这个问题在《大乘起信论》有人问,当然这个地方也牵涉到净土宗的带业往生,为什么能够带业往生?他造了五逆十恶为什么带业往生?因为业力是虚妄的,那就是一念攀缘的心,去攀缘一个虚妄的境,妄心攀缘妄境,所以它只是清净心的一个表层的一个影像,它本来就没有,达妄本空。
13、虽做恶业速疾能悔,若堕恶趣终不久留。
你的生命要彻底改变,你要知道,你本来是没有妄想,那些妄想是后来有的,那是如梦如幻的。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在那个经典上说,你一个人能够通达空性,知道你的本性清净,你会产生两个效果,第一个,虽做恶业速疾能悔,若堕恶趣终不久留。
14、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导归净土。
15、性空缘起 缘起性空
所以说安住空性跟忏悔业障,两个不冲突,性空不障碍缘起,缘起也不障碍性空,理不碍事,事也不会碍理的,在体性上是空,在因缘上有如梦如幻的假名、假相、假用,是这个意思。
题外话:整理的文字如发现错误,忘学长们及时告之,末学及时更正,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