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我们叫做借事修心。假借六度的相状来成就自己的波罗蜜。所以为什么说菩萨无有众生可度,因为他是借众生的相来修行。
所以这个六度的性质就是看你了:如果你水平是初地菩萨,那你这个六度叫做普门示现。你看看《法华经》,普门示现怎么做,你就照着做。如果你是凡位的菩萨,你没有资格普门示现,你只有借事修心。所以这六度有两种:一个是自利的六度;一个是利他的六度。
这个时候是广泛的。我们前面的人乘天乘调伏罪业,调伏颠倒妄想,都是在处理过去的问题,这个地方是在开创新的格局,你用新的格局来面对你的生命。
这个菩萨的六度,它是有依止的,有善根力的,我们下一堂课会讲到六度的依止。前面只是偏重调伏,思惟苦谛调伏爱取,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到了菩萨道的时候,在调伏当中增加了两个力量——安住空性,不随妄转。安住力,还有引导力,把所有的修行导归净土,导归佛道。所以到了菩萨道的时候,整个善根具足了。他不是只有调伏,他把安住力跟引导力放进去了。
到了大乘佛法的时候,你的善根是完备了,不是只有对治而已。你开始在创造新的格局,叫做成就佛的菩萨种性,你开始把佛陀的种子种下去了,不是消极地调伏业力、消极地调伏爱取、消极地减少生死业力而已。你开始去买一个菩提树的种子种下去了,这个种子叫做三种功德力: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以三力来发动你的菩萨道;再以六度又增长你的三力,产生一个善的循环。
这个详细的六度,我们会看到,它是一个非常开阔的世界。我们从前面的一个保守的调伏罪业、调伏爱取提升到六波罗蜜,那么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
小结:《佛法修学概要》29-32集研讨
[研讨主题:修行篇(四)二乘修学法门及在净土宗的应用]
各位师兄大家好。末学奉师父的慈命,与大家一起进行《佛法修学概要》的研讨。今天是我们第二学期的第二次研讨,研讨的内容是《佛法修学概要》第二十九讲到第三十二讲,在这四讲中师父所讲的主要是二乘,也就是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修学法门,今天的研讨我们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二乘的法门?
第二部分,声闻乘、缘觉乘的内容,和我们
在净土宗修学中如何来应用声闻乘和缘觉乘的法门。
第三部分,我们以师父几段法语做为今天研讨课的总结。
第一部分,前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二乘的法门?
一、五乘法门: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好,我们现在开始研讨第一部分,前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二乘的修学法门。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修学目的是为了成就佛果,是修学大乘的法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二乘的修学法门?对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五乘法门的三大重点谈起。我们都知道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我们修行的五大法门,而且这五大法门是层层递进,后后涵盖前前,是我们修行的一个阶梯,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次第。那么在五大法门之中,实际上有三大重点:
二、三大重点:1、处理业力——安乐道。2、处理妄想——解脱道。3、正念真如——菩提道。
处理业力是属于安乐道的修学内容,也就是人天乘我们所修学的重点,是要勤修忏悔,严持四重。就通过忏悔,降伏我们的罪业、降伏我们的业力,让业力不在起现行,不再相续,严持四重就是杀盗淫妄的四戒,要严格守住。那么通过修行人天乘,我们达到身心的安乐。那么在我们往生极乐的时候,有一个安乐的环境,这个是我们的人天乘,它主要是处理业力,是安乐道的内容。但是这个它还不是我们往生的主要内涵。而且它也仅仅是一个修行的前方便。那么到了声闻乘、缘觉乘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调伏我们无量劫来所留下的烦恼。
我们的妄想问题要从业力的修学提升到正念的修学。所以声闻乘,缘觉乘,是我们从一个好人转化为道人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关键点。
我们真正的修道是从声闻乘和缘觉乘开始的。我们都知道修行三主要道:就要培养我们的出离心,要建立空正见,要有菩提心,出离心、空正见,都要通过修行声闻乘、缘觉乘,我们的菩提心要通过修行菩萨乘,才能够坚固,才能够启发。所以声闻乘、缘觉乘它是我们解脱道的主要的修行法门。他通过修空正见、通过修出离心来处理妄想达到一种解脱。那么菩萨乘它是通过正念真如,让我们生起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对我们修净土人而言,要往生极乐,成就佛果,在回入娑婆普度众生。
所以我们虽然是学的大乘,但是我们也要利用二乘的一些法门来调伏我们的烦恼,调伏我们的妄想。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往生创造必备的条件。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修学大乘的人也要重视二乘的修学的原因之所在。
三、净土宗: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而且在净土宗里面有两个重要的思想,叫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那么两个重大的思想,我们都要通过二乘的法门来加以实现。在我们讲到第二部分的内容的时候,我们大家就会体会得到。所以这是我们跟大家所分享的第一个主题。为什么我们作为一个修学大乘的人,还要重视二乘法门的修学。
那么在前言部分,我们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内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从外面表层的部分一直引入到内部的深层,也就是说先从业力开始研究,然后再处理妄想,然后我们再正念真如,这是我们一个学习的次第,但是当我们在实际操作修行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第一个是要正念真如,站在真如的角度来处理业力来处理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