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安的这番话说的格外直白。
朱元璋的脸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下来。
胡惟庸刘基本人也都是提心吊胆,不知该如何应对。
他们在朝为官多年,非常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不论说话做事都极其小心谨慎,避免给自己招惹麻烦。
可周成安却与他们完全相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好像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冒犯圣言”会是什么下场’这个问题。
若是放在之前,他们或许会通过这一点断定周成安是一个没有脑子的人,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因为这个而丢掉脑袋。
可事实却跟他们想的截然相反,周成安虽然没有考虑过这些,但在一些朝廷局势以及大明,未来这些家国大事上却思考的极为通透。
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
朱元璋迟迟没有说话,可他的一双眼睛却紧紧的落在周成安的身上,一直没有挪开过。
周成安绕来绕去,又将这话题重新拉了回来,看来,他是打定的主意,冒死也得这么做。
朱元璋看周成安哪怕是死也要说这件事情,心里已经有所动容,可他知道,此事关系甚大,牵扯甚广,一旦让朝中众人明白了他
的态度,必然会引起一些麻烦。
所以,哪怕他心里已经开始有了,要认可周成安的想法,也绝对不能让人给看出来。
他怒目瞪着周成安,呵斥道,“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这完全是两码事,硬生生的被你牵扯到了一起,你到底想说什么?”
“是啊!周大人,你这个话题未免扯的也太偏了,之前你还说道说什么元王朝的覆灭,这些完全是没有一点关联的话题,拿在一起说,难道不觉得有问题?”
“当然没问题!”
周成安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解释道,“王朝更迭的确是正常现象,而且,当一切成为定局的时候,没有谁能够做到力挽狂澜。”
“咱们就拿元王朝为例,元王朝的灭亡,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贪官污吏贪赃枉法,以至于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民不聊生,老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够连起手来将其推翻!”
朱元璋和朱标恩两人相互对视一眼,都只能默认。
周成安则是继续,好好的一个元王朝,为何会出现贪赃枉法的情况,百姓的日子又为何过得如此艰苦?
朱标刚开始还能够对上两句,可每一次都能
被周成安给问下去,直到最后语塞说不出话来,不知该如何回答。
周成安则是忍不住一阵大笑,说到底还是当全责,刚愎自用,听不进去话,身为帝王,若是想王朝能够走得更久一点,就必须得学会听话,能够做到这一点,并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人。
说到这个话题,所有人的心情都莫名沉重,周成安则是直接一屁股就坐在了旁边的稻草堆上,从胸中吐出一口浊气说道。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论皇帝还是百姓,不论商人还是农民……他们都是人,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都是追求利益而来,只不过是利益不同罢了,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
“既然如此,那自然也就没有谁比谁高一等,谁又比谁矮一截,只不过是想要的不同,坐着的位置不同,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差异,只有在这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点,所有人的日子也都能过得好起来,一旦平衡被打破,天下大乱,苦不堪言!”
“周大人,你……你莫要胡言乱语,什么天下大乱,什么苦不堪言,如今大明发展的好好的,总会出现
如此状况,你简直……”
朱标脸色大变,这些话竟然也敢当着他父皇的面说,到底谁给他的这么大的胆子。
周成安却不管那么多,反正他现在都已经被打入了大牢,就算得罪了朱元璋也不过是一死,可朱元璋若是真想杀了他,早就已经动手了,又怎么可能等到现在?
他留着他一条命,便意味着他对他还有用处,只要还有用,那他就还有活下去的价值。
想到这里,他全不顾旁人心里是什么样的想法,一张脸顿时阴沉下来,脸上的神色也变得格外严肃。
“很简单,看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陛下要做的从来都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而是要学会放权,这样才能够给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发现问题。”
“当然了,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可一个王朝的问题又怎么可能是陛下一个人能够解决的了呢?必须得向外寻求力量,也就是人才!”
“这些人都是帮助陛下巩固王朝史的大名,一步一步的走向正轨发展的越来越好的人,自然不能出现蛀虫,那选择的方式就
至关重要,归根结底……就是这样!”
周成安说着耸了耸肩膀,他已经把他的想法敞开了,说了一遍又一遍,朱元璋一定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科举制度至关重要,且原本已经存在了问题,必须得想方设法的更新,与时俱进。
朱元璋与儒生打过不少交道,他们总是不断的在他面前说这个有问题,那个有问题,要不然就是苦口婆心的规劝皇帝效仿先烈,压根就提不出来什么真正有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可周成安不一样,周成安从各个方面剖析了问题所在,并且提出了解决办法,这说明,他一定是花费了时间和心思去思考过这个问题绝不是随口一说。
没错,自从他将所有的权力都拢到自己手里之后,每日都忙得喘不过气来,根本就不知道手底下的人都在做些什么,更没有时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