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帝拿起一张战报,脸上的笑容怎么也停不下来。
“众卿家,这是九皇子赵鼎的战报。他在南郡挫败了楚人的进攻,大败襄樊都督史朝威三万人马。”
“杀敌无数,俘虏军资器械堆积如山,光是生擒的俘虏就超过两千人。而其自身的损失还不到一百人。”
听到这些数字,大殿内的文武全都吃了一惊。
两军交战,杀敌不易,想要打出一个漂亮的战损比就更加困难了,而俘获敌人的士兵更是难上加难。
毕竟人非草木,而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生命。
一旦战败,士兵们肯定不会束手就擒,而是想尽一切办法逃回家乡,或是逃回己方军营。
一场战役下来,往往被俘虏的敌军士兵只占敌军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一场战役就俘虏两千名以上的敌军,说明郑王当日打败的楚军绝对超过两万人。
本以为郑王能在岭南大胜是借助了楚国强大的国力,没想到仅凭南郡一地,也能打败楚人,看来这郑王殿下真有两把刷子。
一瞬间,赵鼎的形象在众文武的心中高大了许多。
他们开始正视赵鼎的能力,甚至有人认为,赵鼎是陈庆知、大皇子之后晋国第三名将。
说完赵鼎的战绩,晋帝又拿出了另一份战报。
“大皇子在沧州的战绩更加耀眼。”
“虽然杀败的敌人只是一群反贼,可毕竟数量庞大,多达十余万人。而且一连战斗十余役,却无一败绩,十分难能可贵。”
晋帝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补充两句,大皇子留在京城的党羽就迫不及待跳出来为他请功。
一名就职于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使手持笏板,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如今国家许多地方不太平,都在动兵。”
“既然大皇子立下如此大功,就应该立刻奖赏,以示陛下赏罚分明,更能激励我大晋将士奋勇杀敌。”
此人的出现犹如一根发条,让太子积攒了足够行动的能量。
太子站出来没有立刻表态反对,反而称赞对方的话。
“这话说得极是。”
“但平叛军才刚开进沧州,便大肆封赏是不是太早了。”
“不如等到平叛战争结束后,朝廷再行封赏。既能给其他将士积攒军功的时间,又能给朝廷一个筹措物资的机会。”
太子这话不仅仅是出于嫉妒,更是目前朝廷的现状。
今年秋和胡人在长城一线决战,早就将朝廷积攒多年的物资消耗一空。
大皇子领平叛军出征,更是令本就不富裕的朝廷财政雪上加霜。
如果要封赏功臣,一时半会朝廷还真拿不出银子,就连粮食、布匹这种可以用来赏赐的物资也不够多。
如果国家的统治者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人,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采纳太子的建议。
可惜的是,晋帝本就是一个感性的人,年纪一上来,又多了三分老糊涂。
而且拖着不封赏,势必引起军队的抵触,甚至导致战斗力下降。
所以晋帝不仅要封赏,还要把官帽子如同粗布麻衣一样批发出去,毕竟手里没钱,只有官帽子可用。
“太子言之有理,但今时不同往日。”
“赵岐、赵鼎俱是朕的儿子,如果立下大功却不封赏,世人还以为我们父子关系不和睦呢。”
说完这话,晋帝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独自做出了决定。
“郑王赵鼎守土有功,加之大败楚贼,理当厚赏。”
“今,特晋赵鼎为亲王爵位,食邑二千户。兼荆州都督诸军事,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
听到这话,金殿上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亲王爵位,都督一州军事,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赵鼎几乎达到了人臣的极点。
不久前他才被陛下贬到南郡做郡守,没想到这么快就重获晋帝的重视。
皇帝的心情真像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
但除了太子,也无人嫉妒赵鼎。
不靠朝廷拨款一钱一文就练出数万大军,又能一战大败襄樊都督史朝威,能做到这一点,给个都督、柱国也不算夸张。
至于位居百官之首的陈丞相,也没有流露出一丝反对的情绪。
在他看来,赵鼎早就该坐上这个位子了。
以他的能力,越早掌握大权,对晋国就越有利。
“特晋赵岐为亲王爵,食邑二千户。兼沧州都督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使持节。”
“考虑到花莲教叛贼众多,准其自行征募兵员补充,设卡征收商税。”
朝会结束后,太子东宫里又多出许多具满身鞭痕的死尸。
这些尸体生前或是东宫婢女、太监、歌妓,或是厨子、侍卫。
可不管他们平日里是否兢兢业业,老实本分,最终都成了太子泄愤的工具。
王行知被太子召进东宫,当看到庭院里堆积的尸体,就连他也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太子真是个疯子,在他眼里众生到底是生命还是草芥?”
随着王行知脚步的深入,清冷的东宫寝殿里,传来太子的声音。
“想不到你真有胆子过来,你戏耍了我一次还不够,还想当面嘲讽我愚蠢至极吗。”
王行知明白,今天太子真的动了杀心。
庭院里的那些尸体既是太子泄愤的工具,也是用来警告自己的标志。
一旦自己不能平息太子的怒气,他的下场将和那些尸体一样,被活活鞭打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