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玄幻魔法>大汉英雄谱> 第18章 三堂会审,证清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三堂会审,证清白(1 / 2)

朝堂之上,刘雄怒目圆睁,底下的文武百官更是一言不发,跪在大殿中间的一位中年男子,整个人都在瑟瑟发抖。

“叶亚龙,你可是堂堂朝廷一品大臣,掌管天下兵马制度的兵部尚书,你的个人生活,寡人不想管也不想问,只是现在满城百姓都在传你的事情,把朝廷的脸面都丢光了,你是不是该给寡人一个说法?”

“陛下,这些都是谣言,臣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不知道!?这个传谣的人就是你家府上的下人,他敢平白无故传你的谣言。”

叶亚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陛下臣是冤枉的呀!您一定要相信臣。”

此刻陆常春站了出来:“陛下,叶大人一向洁身自好,臣相信他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陛下,臣附议陆大人的话。”

“陛下,臣也附议!!”

“臣附议!”

……

陆常春一出来,朝堂一半的大臣都在为叶亚龙作保。

刘雄冷哼一声:“你们附议有什么用,能挡的住悠悠众口吗?”

陆常春继续说道:“陛下,谣言止于智者,京都的百姓一时受了蒙蔽,时间一久,自然就会明白真相,陛下何不将谣言之人,判处极刑,以证法典,让天下的人看看,造谣传谣也是一种罪责。”

萧何连忙说道:“陛下不可?若是按照陆大人所说,百姓只会认为朝廷是在故意替叶大人遮掩,反而就坐实了谣言的真实性。”

陆常春冷哼一声:“既然如此,那萧宰辅可有其他办法?”

“陛下臣认为,既然叶大人问心无愧,我们何不开设一场三堂会审,让京都百姓监督,只要把真相还原,谣言就会不攻自破,如此一来,叶大人的声誉也不再受影响。”

“哼!笑话,按照萧宰辅的意思,只要有谣言,为了安抚百姓,就得让一个朝廷一品大臣,亲自向百姓澄清,这不是可笑至极吗?”

萧何缓缓说道:“陆大人,这是关于朝廷的脸面和叶大人的官名,若是置之不理,一味的去打压造谣之人,百姓是不会认可的,反而会让他们的情绪更加激烈,三堂会审是为了还叶大人清白,如果证据属实,我们也会严惩谣言者,毕竟无故诋毁朝廷命官可是重罪,自然不会姑息。”

刘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坐下后,问道:“叶亚龙,你觉得如何?”

“这……臣现在心绪混乱,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你既然问心无愧,那就当着百姓的面,给自己一个辩证的机会,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就算他如何能言善辩,一切都会是苍白的。”

刘雄说完,见叶亚龙支支吾吾没有回应,质疑的问道:“怎么?难道这里面的事都是真的?”

“不不不,绝无可能,臣愿意接受三堂会审。”

刘雄拍案说道:“既然如此,三堂会审就由包拯为主审官,萧何,陆常春为陪审官,明日在大理寺开堂审判。”

“是。”

夜色笼罩,乌鸦在树梢上鸣叫,一个寂静的院子里,几个穿着普通衣服的人,从漆黑的巷子里走了进来,看守后门的侍卫见几人进入房间,连忙把门关上守在了门口。

几人进入房间,坐在最上方的就是一脸阴沉的叶亚龙。

“叶大人,上头有旨意,让您一定要稳住局面,切不可被人抓了把柄。”

叶亚龙微微点头:“事情我都交代清楚,明早三堂会审,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叶大人,上头让我问您一句话,谣言之中可有对您不利的事情,若是有,就让您斩草除根,以免夜长梦多。”

叶亚龙神色微变:“这个时候杀人灭口,岂不是让人怀疑。”

“叶大人,无毒不丈夫,只要不留下证据,他们又能奈你何为?”

“唉!我又何尝不想,只是一旦出了纰漏,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反正相关之人,都在我的掌控之中,量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叶大人如此有信心,我等也不便多说,只是,看目前的情况,似乎就是针对您来的,周开先倒下,刘雄就让苏铭顶替了他,如果您出了什么意外,上头就只能鱼死网破了。”

叶亚龙闭目思绪:“告诉太后,我已经提前安排了人,一旦他们不老实,立刻就能取他们性命。”

“如此甚好,既然叶大人早已安排妥当,那我等就先行告退了。”

“不送。”

三堂会审的消息一传出,京都的百姓就炸开了锅,一清早,大理寺门口人山人海,被围的水泄不通。

三辆马车从远处缓缓驶来,数百名官兵用身体形成了一道人肉墙,将围观的群众分开,打通了一条通往里面的路。

“没想到叶亚龙一家都来了,看来这件事真的惊动了朝廷。”

“你们说,这是谣言还是真的?”

“不好说,谣言是叶亚龙府上下人说出来的,没有一点真凭实据,人家岂敢胡言乱语,如果是真的,叶亚龙怎敢如此大张旗鼓的接受三堂会审?”

“那还不简单,官字两个口,真相是什么,反正还是他们说了算。”

“放屁,这次主审官是包大人,出了名的铁面无私,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他会维护叶亚龙?”

“也对,我竟然把这事给忘了,如此说来,叶亚龙真是无辜的?”

“是真是假,只能等结果出来了。”

大堂之上,包拯坐于堂前,脸色铁青,目光如炬,看上去十分的威严。

包拯两侧,分别坐着陆常春与萧何陪审,谢云与大理寺和朝廷的几名官员在堂下旁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