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研究人员正式宣布研究院成立的消息的时候。
脑海之中的成就系统突然想起了提示。然后在个人影响力成就的旁边再度打开了一个新的分支。
朦朦胧胧的雾气快速的散开。
最终一个全新且独立的成就板块快速展开。
“生态科技衍生技术成就”
“认定三级生态科技技术:单次(300技术成就点)”
“认定二级生态科技技术:单次(1000技术成就点)”
“认定一级:单次(3000技术成就点)”
同时成就商店里面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可购买版块。
【衍生技术初级研究院】
【最大人员容纳上限:700人】
【初级研究院,人员能力加成+5%】
【解锁条件:三级认定衍生技术*1】
【中等研究院,容纳上限1800人,人员能力加成+10%,解锁条件:二级认定衍生技术*1,成就点1000点】
【高等研究院,容纳上限3500人,人员能力加成15%,解锁条件:一级认定衍生技术*1,成就点3000点】
生态科技衍生技术成就?
直到现在,何致远才恍然明白,实际上成就系统之中定义的“生态”两个字,实际上是一个概念,而非精准定义。
生态是人类提出的概念,是包括人在内和自然。
之前在“人”这个概念上的,何致远只是单纯的理解为人本身,但是现在看来,这明显还包括了以“人”为中心的衍生物。
人的科技快速发展,是不是以自然为代价换来的?
这是当然的,无论多高级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损耗,风险,而这种损耗,风险是不是也是生态的一部分?
当然是。
比如一列火车行驶在蓝藏铁路上。
以致远科技的角度看,他们可以为这列火车解决空气污染,水源污染,产生的垃圾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但火车带来的生态影响只有这些吗?
不止。
为了维持铁路运输,长年需要对大面积的冻土层进行持续性的稳固。
噪音,热量,气流。
参考蝴蝶效应,单独拿出来不算什么,但当量变堆积为质变,其情况就变了。
所以衍生的生态科技技术成就,实际上是从人这个角度根源性的解决“火车”问题。
如何解决?
开发出影响力更小,更先进的技术,这就是解决办法。
何致远认为,成就系统的这个衍生技术板块其实一直都在,而不是他无意触发出来的,因为系统对他本身的反哺实际一直都在为了这个“衍生技术成就板块”做铺垫。
然后何致远“昙花一现的灵感”就打开了这个成就板块。
目前他自己制造的爬虫防治器、便携净水设备和研究院的成立,彻底达成了板块打开的条件。
不过那两个设备并没有被认定为衍生科技。
系统免费奖励了一个“初级研究院”,研究院只有能力加成5%这一个属性,同时一个特殊的点,是开放了人员自主招收的权力,自主招收的人员会被研究院筛选,并打上致远科技的标签。
防止泄密和背叛。
根据初级研究院的属性介绍。
这里面的所有技术研究都是“数字模拟”,相当于一个模拟器,但只要你在这个模拟器里面模拟的东西被认可,就一定可以制造出来。
并且被认定的技术还会被打上研究院的专属“最高权限”标签,只有何致远才能解开这个最高权限的标签,并将这种技术开放给谁,赋予给谁。
相比较系统科技完全高不可攀的状态。
衍生技术的权限真正来到了“人”身上。
不过何致远能够预料到,即便是高等研究院所认定的一级衍生技术相比较系统技术也一定弱小很多。
但这是问题吗?
这并不是问题。
因为一级衍生技术绝对是目前人类能够控制并制造的最高等级,也最先进的技术。
这个板块展开,成就商店就只有研究院这一个设备,达成成就的奖励规则也很简单。
研究院的能力加成5%,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真正能走到哪一步?
依旧...
事在人为!
何致远将这个免费的初级研究院就建设在了荣海基地。
初级研究院建设时间为30天。
占地面积5000平,相对并不算大,呈现一个矩形立方体状态,似乎和紫霞湾那边的基地没什么区别,平平无奇。
但谁又能知道这是平平无奇的外表之内,可能隐藏着致远科技最大的秘密呢?
荣海基地又在开工建设了,不过这一次建设的面积并不大。
所以无论高层以及海外都没有太过重视,因为他们并不太认为,这个体量很小的建筑能够拥有多高的价值?
难道还能超过群星级和生物之心不成?
在这一个月的空挡期。
何致远应上层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建设致远新区的建设需要,邀请了业内大量知名的建筑学家,设计规划学者,管理学者,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资本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座谈讨论。
人员众多,受邀前来的学者和各方面的资本企业众多,李文秋自然也是其中一员。
手把手建设一座城市,这对于此次前来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