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玩笑话,怎么顺利推行养猪计划,才是重中之重。
苏富民不想像上次那样起什么波澜,早就想好到时候来全程跟进这个事儿。
第二天,花梨早早就起来做准备。
工坊外面的休息区,能容纳二三十多人。
靠两边放了长凳,中间有几张方桌。
花梨有心趁着这个机会照顾一下那些老头老太太们,所以,她一早就开始做糕点。
适合老头老太太们牙口的,也只有糕点。
她翻出家里的红枣,代替了金桔蜜饯,做了枣味的桔红糕。
桔红糕的做法很简单,温水加糖搅拌到糖融化后加入切碎的蜜饯,搅拌均匀,加入糯米粉搅拌成均匀的米糊,容器抹上一层油,把米糊倒入容器,大概两厘米厚,开锅后上屉蒸30分钟左右。
趁蒸的时候可以把米粉炒到微微发黄,等米糊蒸熟后,上面涂一层熟米粉,盖在切板上,然后底部也涂一层米粉,切成手指粗细条状,最后切成颗粒,加入适量米粉搅拌均匀,防止黏连。
她用红枣替代,就先把红枣蒸熟,去皮去核再剁得碎碎的,做出来的桔红糕带着点点的红,也很好看。
她还做了白松糕和红糖松糕,每种都切成小小的方块,叠在垫了绿叶的石盆里。
弄完这些,她又寻了家里的草垫子,将休息区的长凳都铺了一遍,这样坐下去也不会太冻屁股。
陈柳妹见花梨在忙活,也出来帮忙。
花梨还做了两个石桶,往里面套了木桶,外面安装了水龙头。
“这个做什么用的?”陈柳妹看得稀奇。
签合同要用纸用笔,这桶能做什么用?
“烧几桶开水泡茶,有大爷大娘过来坐的话,好给他们暖暖身体。”花梨笑道。
“你还想得挺周到。”陈柳妹想说,有了热茶免费供应,估计每天来这儿的人少不了,但想想,她又把话咽了下去。
坐在村屋门口的老人们,别看他们老了,干不了别的事,但在村里的话语权却是足足的,而且,只是烧个开水,也不费几个柴禾,他们每天烧开的水多得用不完呢。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花梨笑道,“嫂子们以后可以向那些大娘们取取经。”
说着,看了看陈柳妹的肚子。
这话,陈柳妹也赞同,她抚着肚子直乐:“你说的有道理,栋哥每天回去都要在村屋门口坐一坐,之前我还以为他做什么呢,有天我也跟着去听了一下,结果,他在请教养娃经。”
“栋哥以后一定是个好爸爸。”花梨也听乐了。
两个大桶做好,花梨找了个大石块摆在休息区门外,靠着路边放好,再把两个桶摆了上去。
陈柳妹想去提水来清洗,被花梨赶回了工坊里:“你现在可不能提重物,这儿有我呢,你还是屋里烧火去。”
“行吧行吧。”陈柳妹很无奈,“大着肚子干活干到生的人多了去了,何况,我身体好着呢,哪里就这么金贵了。”
“干活干到生的,那是家里没条件,不得不做事,你家现在又不是非要你干活才行,当然要金贵点儿。”花梨不由分说的把人送回了工坊,还扯着嗓子对陈桥栋喊道,“栋哥,看好嫂子啊,她想干重活!”
“哎哟,可不能逞能。”陈桥栋正盖锅盖,闻言,还没转身就着急的应了一声,转身看到陈柳妹和花梨,他愣了一下,问道,“要做什么重活?我来我来。”
“也就是提个水,我来就行。”花梨把陈柳妹推过去,按在了烧火的凳子上,“嫂子还给你了,栋哥可得看好了。”
陈柳妹无奈的白了花梨一眼:“好了好了,我什么活也不干了,行吧?”
“行,太行了。”花梨笑嘻嘻的拿了个木桶出去接水了。
清洗木桶这样的活,当然不能用工坊里面的水,那可是有灵泉的。
先用溪水洗干净,再用热水烫一遍,然后再装开水,茶叶装在纱布包里浸在里头就行。
很多老人少眠,为防他们茶水喝多了睡不着,她放的茶叶量很少,顶多就是给开水转个味。
茶水桶有了,花梨马不停蹄安排木茶缸。
本来竹筒最方便,直接切几个就行,但,她考虑到老人们拿着竹筒可能会烫手,就选择做带柄的木茶缸,里里外外都给磨得光滑,不见半点儿毛刺,然后放大锅里煮了一遍,再清水洗了一遍,装在一个竹篓里送到了休息区那边。
中午,她在工坊里蹭了一顿饭。
在这边吃饭的众人也尝到了茶水桶的方便。
杨三妹直说以后他们也天天煮两桶放着,想喝就能喝上,这提议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午后,苏富民准时拿着他的大茶缸来了,一起的还有村会计尧满山和妇女主任陶四红。
后面还跟着一群村民,大多年纪比较大了。
花梨看到,经常坐在村屋门口的老头老太太们来了一大半,她笑着迎了出去。
“阿梨啊,金松回来没?”苏富民声音响亮的问。
“应该快了,金哥一向守时的。”花梨应道,“大家先里面坐坐,喝杯热茶等一等。”
“哈哈,我就等着你的茶,瞧瞧,今天用的茶缸都换了个大的!”苏富民举着自己的茶缸说道。
“只要您喝得下,多大都成。”花梨忍不住笑。
确实,苏富民今天的大茶缸比平时的大了一号,全新的。
“我说富民今天怎么舍得用新茶缸了,原来是想来这儿喝免费的茶啊。”后面的老太太打趣道。
“嘿嘿,婶子你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