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东京都知道赵九要外出就藩,原本打算倚仗他的母系家族近来变得疏远,原本围绕在赵九身边的官二代们也敬而远之。
甚至有流言传出,赵佶厌恶了赵九,不惜将他发配边疆也不愿再见他一面。
至此,各种各样的流言甚嚣尘上,眨眼间赵九真就成了孤家寡人,也算是提前体会历代皇帝独有的孤独。
虽说如此,但赵九身边还是有几个直属于北宋皇家的护卫力量。
理论上,只要赵九不谋反,这些人是不会离开的。
但话又说回来,赵九其实也不太在意这些的,敬而远之又能如何?十几年后,金军一旦南下这些人还不是像狗一样抱头南蹿?
对于现在的赵九来说,手握一支大军,才是当务之急。
寒风中赵九一个人凑近人群,身边的便衣侍卫用手臂撑开一条道路,四周百姓也是明事理,知道这可能是个东京大官人家的孩子,都自觉的分开一条通道。
“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
“怎么个''杀人不见血''?”
“把人一刀砍了,刀上却没有血迹,因为刀太快了。”
赵九恍然,这是进行到最后一个问答环节了。
要说赵九招徕杨志的目的,无非就是看中了他的武艺,想这有北宋一朝,一共也没出过几个名帅,更别提武艺高强的猛将了。
而杨志身为天波府杨老令公之后,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算杨志没有大局观,也不会带兵,运个花石纲都运不好,还没有一点身为武将的担当,但大不了日后就用杨志当个护卫,也不用他干啥,就帮自己挡挡刀总可以吧?
就在赵九愣神的时候,桥上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杨志那一双黑脸被气的红一阵白一阵,手中的宝刀也已经架在了牛二脖子上。
眼瞅着下一秒杨志用力,那牛二的脑袋、脖子就要分家,赵九知道自己不能再耽搁下去了。
等出了人命,真真就是无力回天了。
别说再去宫里找赵佶,你赵九几次三番接近武人,赵佶不骂你,恐怕那些酸儒都要堵你家大门了。
赵九连忙吩咐侍卫上前,先分开两人再说。
可现在桥上二人早气红了眼,杨志脸红脖子粗,一心只要拿牛二的脖子证明自己的宝刀;
对面的牛二泼皮惯了,此时也不愿卸了力气,明知自己打不过杨志,却还梗着脖子用力。
一旁的燕国公(这一世赵构的初始爵位)府上校尉上前,却恁地分不开二人。不仅如此,阵中二人不识好人心,杨志不断地推开侍卫,力道之强,每每将侍卫推出几步远。
一旁的赵九眉头大皱,此时又该如何是好?
“九皇子,燕国公驾到!闲杂人等退避!”
情急之下,赵九自己喊了这么一句话,他也不知道这句话用在宋朝对不对,反正话已出口,也管不得许多。
虽然赵九这话说的不标准,但任谁听了‘皇子’、‘燕国公’的字眼都要加层小心。
宋朝皇子、侯爵们在京城胡作非为不是一天两天了,高俅一个义子就可见一斑。
果然,桥上二人听了是燕国公驾到,赶忙分开,一左一右站在桥上张望。
“燕国公?”杨志皱着一张黢黑的脸,没听到‘九皇子’的他心中琢磨着这位燕国公是哪位皇亲。
可任凭这位杨家将门之后想破了脑袋,也不晓得燕国公是哪位。
无奈抬首张望,却不想七岁的赵九太矮,几乎近在眼前的杨志却没看到。
“咳咳……”赵九无语,感情这位不仅脑袋不太行,就连眼神儿也不好。“好汉可是天波府杨家老令公之后?人称青面兽杨志的当面?”
黑脸的杨志一愣,脸上黑青色的胎记隐约抽搐。
心说这小娃娃不会就是燕国公吧?怎么人不大,口气听着不小?
但转念一想,燕国公?不管怎么说也是国公不是?国公竟然认识自己,那是不是说这位燕国公在关注自己,以后有可能跟在燕国公麾下,时来运转,摆脱霉运,振兴祖宗了?
想到这里,也不顾年纪差距,纳头便拜。
“小人姓杨名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流落在此。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好好好……”赵九出言打断,省的他再背出一段来说个没完。“这是把好刀,扬制使真就舍得卖了?”
“殿下也识刀?”杨志双眼明显一亮,显然认为赵九也是识刀之人,这样或许有门路套套近乎。
“识个屁!”赵九心中暗讽,却对杨志的为人更加怀疑。
按理说,杨志这样的行为在古代官场上实属平常之举,但问题是,赵九并不是纯粹的古人啊!
他一个深受社会主义教育的大学生,一个心思纯洁,甚至不带一点黄色的三好青年,又哪里会瞧得起杨志这样沉醉于官场的人?
虽说如此,但赵九并没有表现出来。
归根结底,赵九还是需要杨志这样的武将的,现在恶了他只是给自己找罪受。
“呵呵,我如今年方七岁,对于刀……”赵九苦笑着摇了摇头。“也只是一知半解,比不得杨制使。”
“不过……”赵九话音一转,让有些灰心的杨志又产生了一些骐骥。“孤不久就要北上,替官家镇守河间府,正缺一样上好的兵器,不若制使忍痛割爱,将这宝刀卖于孤?”
这一问,把杨志问沉默了。
众所周知,官场是有官话的,官场不是打打杀杀,